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02-20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目前,大庆天气转冷,同学们应该注意保暖和预防流感病毒侵染。以下关于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流感病毒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B . 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C . 流感病毒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 D . 流感病毒可以直接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 2.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B . 生物不都具备全部层次的生命系统 C .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从原子、分子到生物圈的各个层次 D . 一个变形虫既可以说是细胞层次,也可以说是个体层次
  • 3.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青岛奥帆赛时海面被大量绿藻覆盖,绿藻与蓝藻的最主要区别是(    )
    A . 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蓝藻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蓝藻能污染水源 D . 绿藻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是拟核
  • 4.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小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

    A . 1、3、5 B . 1、4、6 C . 2、3、5 D . 2、4、6
  • 5.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关于细胞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和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 .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核酸的含量较少 C . ATP含有的元素是C、H、O、N、P D .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均为多聚体,均含有C、H、O等元素
  • 6.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 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 .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 . ①过程都是经过脱水缩合完成的 D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种类多造成的
  • 7.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为某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核糖核酸 B . 由于碱基的不同,该物质共有4种 C . 与脱氧核苷酸的区别只是五碳糖不同 D . 该物质由C,H,O,P四种元素组成
  • 8.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 B .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脂质 C . 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所含的能量多 D . 糖原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 9.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并不重要 B . 无机盐参与维持生物的pH C . 大量元素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D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恒定不变
  • 10.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图的模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 .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 促进物质的运输
  • 11.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④是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 . ③是叶绿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②是线粒体,双层膜细胞器,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12.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图所示为某细胞进行某种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有可能合成 (   )

    A . 血红蛋白 B . 呼吸酶 C . 糖原 D . 胃蛋白酶
  • 13.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14.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检测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虽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B .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 . 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脂肪呈现黄色 D . 观察叶绿体,可用高倍显微镜直接观察
  • 15.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不考虑酶对蔗糖溶液浓度的影响)。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然后上升 B .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C . 在烧杯中加酶后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D .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 16.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之间无法形成对照 B .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 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 . 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均能复原
  • 17.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将3种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

    A . 乙>甲>丙 B . 甲<乙<丙 C . 丙<乙<甲 D . 甲=乙=丙
  • 18.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是某些物质穿膜运输的图解,下列分析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 . 图中穿膜运输情况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 . 细胞之所以能吸收K+与载体蛋白有关 C . 水分子的移动趋势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有关 D . 若此细胞为动物细胞,则淀粉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
  • 19.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常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收集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进行研究 B .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可推测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布 C . 电镜下,细胞膜呈暗—明—暗三层,说明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组成 D .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都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 20.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则能通过图甲中c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 . Na+ B . K+ C . 胰岛素 D . CO2
  • 21.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 . 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 . 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 . 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 . 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22.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 ①②⑤ B . ①⑤⑧ C . ③⑤⑧ D . ①③⑤
  • 23.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 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可能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 . dATP是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 dATP含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D . 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 24.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酶应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B .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 .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绿色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D . 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和化学能都可以用来合成ATP
  • 25.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呼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③过程在线粒体进行 B . ①过程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C . 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 D . ①②③中,只有③消耗氧气
  • 26.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Ⅱ瓶应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 . 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产生的CO2会使其变黄 C . 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通入氧气,温度和酵母菌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D . 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应在酸性条件下,在Ⅰ、Ⅱ瓶的培养液滤液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其是否变成橙色
  • 27.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表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表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A

    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B

    是否需要氧

    需要

    不需要

    C

    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水

    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二氧化碳和乳酸

    D

    释放能量

    较多

    较少

    A . A B . B C . C D . D
  • 28.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B . B表示O2 , C表示还原型辅酶Ⅱ C . E是ADP,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 D . G是三碳化合物,F是五碳化合物
  • 29.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温室栽培时可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提高有机物积累量 B . 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C . 荔枝在干燥、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 . 栽种农作物,中耕松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的元素
  • 30.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在25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 .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 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 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 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二、非选择题
  • 31.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如图所示中图1、图2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3是图1中①的结构示意图,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是(填“植物”或“动物”)细胞,原因是。该细胞中的⑥是合成的场所。
    2. (2) 图2中②与植物的形成有关。若图2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3. (3) 若图1代表人体内能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则该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图3中的

      (填字母),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说明①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性。

    4. (4) 若图1代表胃黏膜上皮细胞,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图3中的方式进入该细胞。
    5. (5) 下列曲线与酒精跨膜运输方式相符合的是____。
      A . B . C . D .
  • 32.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 (1) ①~⑤生理过程中,代表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最多的是过程,其发生的具体场所是;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
    2. (2) ①~⑤生理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ATP的结构简式

      ;b表示的物质是,d表示的物质。 

    3. (3) a表示光合色素,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4. (4) 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CO2供应,则h的即时含量变化是。 
    5. (5) 若黑暗中,某植物吸收24mol的O2用于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结果产生38mol的CO2 , 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6. (6) 自然界中少数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虽然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们也属于(自养生物/异养生物)
三、实验题
  • 33. (2024高一上·肇东期末)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 (2) 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