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4-03-2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 1.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开水沸腾 B . 铁锅生锈 C . 煤气爆炸 D . 食物变质
  • 2. (2024九上·肥东期末) 下列是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可燃性 B . 气味 C . 颜色 D . 状态
  • 3.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在一些科学文献中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
    A . 无色气体 B . 绿色食品 C . 白色沉淀 D . 蓝色晶体
  • 4. (2024九上·肥东期末)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 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开灯检查 B . 后灾区饮用水过滤后直接饮用 C . 为避免尘土进入,豪华装修完的房屋立即入住后必须关闭门窗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 5. (2024九上·肥东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物质——构成的原子不同 B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 7.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质子数为16 B . 原子序数为16 C . 硫元素的符号为S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 8. (2024九上·肥东期末) 2012年11月19日,质检总局公布某品牌酒中含塑化剂DBP,DBP化学名称叫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化学式为C16H22O4 , 有致癌可能.下列关于DB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DBP属于氧化物 B . DBP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 . DBP中氧元素含量最高 D . DBP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1
  • 9. (2024九下·武威期中) 精彩的实验现象令人印象深刻,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从紫色变为红色 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固体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 10. (2024九上·肥东期末)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 催化剂能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则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一定是催化剂的原因。 C .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1.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如图所示,在定温定压下,2体积的甲气体与1体积的乙气体反应,生成2体积的丙气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气体是单质 B . 甲、乙、丙的分子数之比是2:1:2 C . 若甲气体为CO,则丙气体可能为CO2 D . 同温度、同压强、同体积的甲、乙、丙三种气体中,乙的分子数最少
  • 12.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对比思想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 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D . 证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13. (2024九上·肥东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混合气体点燃 C . 除去Cu粉中混有少量的Fe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 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加肥皂水
  • 14.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 .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C .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CO防止发生爆炸 D . 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 15. (2024九上·绵阳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加热时能迅速放出氧气的是(  )
    A . 氯酸钾 B . 锰酸钾 C . 二氧化锰 D .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43分)
  • 16. (2024九上·肥东期末) 爆炸是在的空间内,的燃烧,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就会爆炸.
  • 17. (2024九上·肥东期末)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2)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 
    3. (3) C60是由 ____构成的。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4. (4) 在习主席“一带一路”伟大的战略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的是 。(填序号)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5. (5) 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是指 ____(填字母序号)。
      A . 碳单质 B . 二氧化碳 C . 有机物 D . 所有含碳物质
    6. (6)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是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化石能源的比例。写出你所知道的一种化石能源 
    7. (7)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如下反应是绿色技术的一种:CO2+2H2OCH4+2X,X的化学式是 
  • 18. (2024九上·肥东期末) 毕节市某中学兴趣小组利用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进行实验,请回答:

    1. (1) 图中仪器名称②
    2. (2)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填“b”或“c”)处导管进入。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套装置是(填序号),反应原理为
  • 19. (2024九上·肥东期末) 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铁红(Fe2O3)可作颜料,是较好的环保涂料。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主要含有Fe2O3、FeO、SiO2、CaCO3等,其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某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铁红(Fe2O3),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Fe+Fe2(SO43═3FeSO4

    1. (1) 滤液Ⅰ中含铁元素的微粒是(填化学符号);
    2. (2) “沉铁”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①在空气中煅烧FeCO3除生成Fe2O3外还会生成一种气体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煅烧不充分,Fe2O3中会含有FeO,为了避免产品中有FeO,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 (4) 已知炉渣质量为m,理论上可生产Fe2O3的质量为(加入铁的质量不计)。
  • 20. (2024九上·肥东期末) 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猜想Ⅰ、石墨棒:猜想Ⅱ、铝箔。

    1. (1) (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2. (2) (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改进)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成功。改进后的实验证明,铝粉能还原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拓展)称取等量的铝粉并进行同样的操作,其目的是。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联想在空气中灼热的铁丝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物质间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与有关。
  • 21. (2024九上·肥东期末)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1. (1)

      (实验与结论)实验一:按图1所示装置,燃烧过量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2. (2) 该实验还证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点)。
    3. (3) 实验二:为了让实验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可视,设计了图2所示实验,检测到的数据如图3。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 (填“>”或“=”或“<”)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
    4. (4) 实验三:把图2中的传感器换成压强传感器,再次实验,测得数据如图4。

      图4中导致DF段气压增大的原因是 
三、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