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2023九上·临湘月考)  【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姓名

    形近字

    多音字

    成语

    ①顾刚(jí)

    ②施耐(ān)

    ③吴敬(zĭ)

    ④撩逗

    ⑤潦草

    ⑥缭原

    本(shé)

    扣(zhé)

    腾(zhē)

    ⑩走投无路

    ⑪郑重其是

    ⑫置之不理

    A . ①④⑧⑩ B . ③④⑦⑪ C . ②⑥⑨⑫ D . ③⑤⑨⑩
  • 2. (2023九上·临湘月考)  【词语擂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 , 英勇奋斗,用生命换来新中国诞生。 B . 近年来,我们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青睐度与日俱增 , 在汽车领域也是如此。 C . 在密支那,孙立人得知史迪威被召回的消息,如雷贯耳 , 不禁呆立半晌。 D .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殊途同归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 3. (2023九上·临湘月考)  【病句诊所】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B .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一倍,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所作的承诺目标。 C . 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做到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推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地见效。 D .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4. (2024七下·北流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 ①③④②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⑤①③④② D . ⑤②①③④
  • 5. (2023九上·临湘月考)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2023年是癸卯年,小雅今年十四岁,小雅的生肖属“牛”。 B . 范仲淹、欧阳修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 . “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中“庆历”、“崇祯”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D . 古诗词中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分别写到了“惊蛰”、“霜降”两个节气。
  • 6. (2023九上·临湘月考)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1) 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
    2. (2) 《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3. (3) 身处逆境,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李白《行路难》中可以用来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
    4. (4)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一句“”体现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 7. (2023九上·临湘月考) 【青春励志人】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链接:中科大教授陆朝阳,16岁时听完潘建伟教授光量子方面的科普报告后,就决定以光量子学为发展方向。25岁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为报效祖国,直接回到中国,和潘老师带领团队构建了一台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采样问题的快速求解,其计算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为中国赢得了一次次科研尊荣。

    1. (1) 根据上则材料,作为青少年,你认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应是:
    2. (2) 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请你写出一个自强不息的典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4分)
  • 8. (2023九上·临湘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 , 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 (1) 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 (2023九上·临湘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殣: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方法,手段。④敖仓:敖,地名,秦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予尝古仁人之心 所以宴游及兴造

    2.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 (4) 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 10. (2023九上·临湘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老鼠为什么爱大米

    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得更聪明。”

    这并非异想天开——日本名古屋明治大学的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细致的实验。实验显示出大米至今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老鼠喜爱的大米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物的智力。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未被淘洗过的米对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吃这种米饭的老鼠,不易受β—淀粉状朊蛋白的影响(这种蛋白能杀死脑细胞,诱发早老性痴呆症。这种疾病多发于人的老年阶段,最终会导致患者智力的完全丧失)。同时,大米可谓容易发胖的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分泌。它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让我们远离胃病。

    材料二: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三: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分别约有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食过快不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④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⑤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1. (1) 统观二、三两则材料,可以看到我们在“吃饭”上存在哪些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2. (2) 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吃零食。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 11. (2023九上·临湘月考)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回答各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12. (2023九上·临湘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家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带画拍桌子地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草籽,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棉桃,惋惜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 (1) 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3. (3) 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5. (5) 文章以“世界还很年轻”为题,有何用意? 
四、名著阅读(8分)
  • 13. (2023九上·临湘月考) 九年级一班举行“《水浒传》读书会”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各题。

    班长:生辰纲为什么会被劫呢?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是必然的吗?

    小语:因为吴用的计谋太巧妙了,①无论谁送,都是失败。

    小文:也不一定。如果杨志能____,大家不怨怅,或许能押送成功。

    小美:也许,不过还有老督管和两个虞侯的原因。②即使杨志一路上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但还有虞侯煽风点火,激化矛盾,老督管倚老卖老,咄咄逼人,送生辰纲的团体内部人心不齐,以一个人对抗一群人,自然会失败。

    1. (1) 请你结合语境联系原著相关内容,补全“小文”发言中空缺处的内容。
    2. (2)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家不怨怅”中加点字的读音是“chàng”。 B . 划线①句“无论谁送,都是失败”是递进复句。 C . 划线②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即使”应改为“虽然”。 D . 以上讨论符合“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的要求。
    3. (3) 《水浒传》的外文译名有很多,《强盗与士兵》《四海之内皆兄弟》《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等,你认为这些译名中,哪个比较符合作品的精神内涵?说说你的理由。
五、写作(5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