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2023-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寻觅·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 1.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觉醒,他们发出振聋发 kuì的呐喊声,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爆发,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唤醒蒙mèi的时代、拯救民族危亡,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革命征程上,他们对侵略者深痛疾,凝聚成一股力量与之英勇战斗。正是他们用自己不的努力,开拓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 2.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缰绳                      泻气                      震耳欲聋 B . 凌空                       由衷                      为富不人 C . 杀戮                      抵赖                      慷慨激昂 D . 车辙                      潇酒                      永垂不朽
  • 3.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消息-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性。 B .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山中宰相”之称。 C . 苏轼-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
  • 4.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 ②⑤①③④ B . ③①②④⑤ C . ③①④②⑤ D . ②⑤④①③
  • 5.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借“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思考。 B .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后果,极富形象性。 D .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直接正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6.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始终明记,千百年来,华夏儿女讲求诚信,推崇诚信,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诚信君子。【甲】诚信,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

    【乙】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____。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1. (1)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2. (2) 【甲】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3. (3) 仿照【乙】句,请在文段横线处写一句话。
  • 7.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以下问题。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1. (1) 选段中的他是谁?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2. (2)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彭德怀的章节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请简述。
  • 8.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1)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2. (2)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3)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4. (4)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5. (5)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6. (6)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7. (7)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8. (8)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二、品读·千古佳作 慎思明辨
  • 9.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各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 猿鸟乱鸣;夕日欲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歇:                              颓:                                    念:

      相与:                            盖:

    2. (2) 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前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这一语句中。

  • 10.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回答各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②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城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③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④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⑤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孙平原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⑥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可能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和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儿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儿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地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选文有改动)

    1. (1) 沙尘暴能带来哪些好处?
    2. (2) 第⑥段中加点词“可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 (3)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孙平原输人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4. (4) 哪些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程度?
  • 11.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回答各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 (1) 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C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写桂树飘香,绿叶轻摆,“不知人间忧欢”,是为了引出下文,衬托“我”忽视至亲痛失亲人的悲情。 B . “我”上门看望外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一方面是说外婆已经老迈,另一方面说明“我”太久没有看望外婆了。 C . “我”成年后,仍然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太过冷漠,不知感恩。 D . “我”因为内疚和不安,所以决定于国庆带两个孩子去看外婆。
    3. (3)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运用角度)

    4. (4) 文章第⑥段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结合全文,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
    5. (5) 第⑩段划线句“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感知·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50分)
  • 12. (2023八上·哈尔滨期中)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欣赏美景时,大自然馈赠的万物之声,可以是面对困难时,老师给予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成长之路上,父母口中的殷切期盼......在这些声音中,有哪些让你无法忘却,至今萦绕在心底?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