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桌是一个全能选手。他对待学习积极进取,见异思迁 , 获得了同学的好评。在班会上,他激情澎湃的演讲使大家随声附和地鼓掌响应。正如班主任预料的那样,上次他的才艺表演精彩绝伦,让班主任喜出望外。他彬彬有礼,与人交往,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敬称,两种称呼绝不混为一谈。
①《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是沈从文先生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②因为21岁就走出湘西,远赴北京,所以湘西一直让他魂牵梦萦。③通过阅读《鸭窠围的夜》一文,让我体验到了人性深处的力量。④整本书如同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亚运火炬熊熊燃烧,钱江潮涌滚滚向前。它们将共同见证,____,见证____,也必将见证____。
①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用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增进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②亚洲体育健儿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激励下奋勇拼搏的身姿。
③中国与亚洲宾朋一道携手写就“爱达未来”的和美诗篇。
古诗文中有着“我们重要的心灵营养”。那些深情豪迈、隽永蕴藉的诗句,总在不经意间丰富我们的生命感受,启发我们的人生思考。好友远离,我们会借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表达不舍与牵挂;秋叶飘零,我们会学刘禹锡抛却伤感,高歌《秋词》(其一)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展豪情;“ ,山入潼关不解平”,在诗词中我们拥有了谭嗣同在《潼关》中彰显的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光阴无情,我们却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汲取了积极乐观的力量;在被别人误解时,默念《论语》中的“,?”心胸会更豁达;比赛失利,低吟《论语》里的“三军可夺帅也, ”,内心便更坚定;浮躁不安时,吟诵《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心灵趋向纯粹。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
阅读内容 | 人数 | 百分比 |
搞笑漫画 | 108 | 54% |
科幻小说 | 60 | 30% |
时文杂志 | 20 | 10% |
文学名著 | 12 | 6% |
①韦编三绝 ②焚书坑儒 ③悬梁刺股 ④囊萤映雪 ⑤高山流水 ⑥凿壁偷光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 ,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 , 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
此即日趋于奢矣 此即日习于傲矣
一 经 焦 躁 则 心 绪 少 佳 办 事 不 能 妥 善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漫谈古代的书信
①现在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达信件之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请母亲谢绝县令派来的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诗句中的“信”,指的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来兴起的“书信”。但在《晋书》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唐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用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中“莫道药门书信少,胜飞犹得到衡阳”等句,便以“书信”连词。可见“信”的函礼之义虽系后起,但时间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恶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是很常见的。
②书信重在实用,以陈述为主,论事、抒情,写景等,无所不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有悠久的传统。《文心雕龙》中说:“详总书体,本在尽言。所以做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释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可见写信贵在敞开怀抱,尽所欲言。古代许多流传众口的名篇,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纯交书》,直抒己见,发泄愤悒之情,全都酬畅淋漓,毫无掩饰,不愧为显示的声之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③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像上下款的称呼,因人而异;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有许多习用语:抬头、空格等,也有通行的行款。
④书信大致可以分为给长辈的、给平辈的、给晚辈的三种。上款写受信人,下款写作书人,中间叙正文,三种书信均同,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却都先写自己的姓名,后列受信人。《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太史公,官名;牛马走,是司马迁自谦之辞;再拜,表示行礼;足下,为对任少卿的敬辞。这种先署已名的格式,直到近代仍有人沿用,不过不像先写受信人上款得那样普遍。
⑤给长辈写信,上款当然不具名,旧时在称呼之下要加“大人”,后面还得有数词和领起正文的习用语,如对父亲,一般上款都写“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末尾写“敬请福安”和“男某某叩禀”的下款。以给老师写信为倒,上款“大人”下的敬词,多用“座下”“道席”等。正文之前,可以“敬惟”领头,表示问候。下面接写正文,叙述事情,就是一种常见的格式。朋友之间通信,或称仁兄,或称先生,视关系亲疏而定。称呼下面的敬辞,一般用“阔下”“执事”等。“足下”,在战国时多以称君主,后来成为书信中的普通敬辞,习惯用于比较亲近或年轻的朋友。给晚辈子侄写信,比较随便,往往子开头直呼其名,书“某儿见字”,末尾问好与否,也不一定。若致函后进或世交晚辈,则与一般朋友通信无大区别。
⑥古人书信中的杰作佳篇不胜枚举,它们之所以被答为“书信艺术”,除了文情俱胜之外,乃因为它们是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的结晶。中国的古人用雅致的毛笔,磨墨展纸,笔画飞舞,或娟秀,或端方,或俊逸,那当然堪称“艺术”,特别是出自名家笔下的信。可惜那些信的真迹大都已不存于世,例如桀鹜不羁的李白,也曾无可奈何地写过两封求援的信,然而现在只能在《古文观止》之类的书中读到了。
⑦书信,作为众生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在当今与后世还会流传下去,邮政部门绝无关门或失业之虞,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它恐怕将成绝响。艺术书信已面临严重的现代危机,今后再不可能出现古代那种尺牍小品的大师了。
(选自《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四》,有删改)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进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已,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宁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悉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还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感,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辩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本文从“为什么要‘慎独””和“”两方面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①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
②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 , 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品加点字)
【文段一】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文段二】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贿赂)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
请以“ , 我遇见的一缕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补足文题;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