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12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18分)
  • 1.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

    时光如梭 , 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然而逝。回首过去,我们获益浅:见证了毛主席笔下解放军催枯拉朽的胜利;欣赏了鲁迅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痛疾的文字;感受了茨威格笔下列夫托尔斯泰入目三分的审视;认识了朱德总司令那一位性格和可亲、任劳任怨的伟大母亲;看到了在坦荡如砥的西北高原上强挺立、不屈不的白杨树;品读了李白、王维这些器宇轩昂的古代文人带给我们的无限暇思……这些有力量的文字镌刻在我们心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待你我携手游,让我们共同首下一段征程。

    1. (1) 选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而逝(qiǎo) 获益浅(féi) B . 痛疾(è) 和可亲(ǎi) C . 强挺立(jué) 不屈不(ráo) D . 携手游(áo) 共同首(qiáo)
    2. (2) 选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光如梭 催枯拉朽 B . 入目三分 任劳任怨 C . 坦荡如砥 器宇轩昂 D . 无限暇思 浩瀚无垠
  • 2. (2023九上·莱芜竞赛)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 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B .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C . 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 D .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 3. (2023九上·莱芜竞赛) 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 . 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 . 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形象,详尽生动。 D . 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 4. (2023九上·莱芜竞赛)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 B . 当前,社会上很多人缺乏文学修养的原因,是阅读书籍太少造成的。 C . 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这档栏目,唤醒了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爱国意识。 D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

    ①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17日正式发布。

    ③“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

    ④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 . ②③④①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③②④
二、古代诗文(33分)
  • 6.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巇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B . 湍绿潭 素:朴素的 C . 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D . 多趣味 良:甚、很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春冬时                                 操蛇之神闻 B .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 . 悬泉瀑布,飞漱间                  如土石何 D . 渔者歌曰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按春夏秋冬四时之序,描绘了三峡四季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 B . 第一段总写三峡地势,写出了三峡山峰连绵不绝和高峻险拔的特点。 C . 第二段中,作者把在江水中乘船和御风、乘马作对比,突出了江水之湍急。 D . 结尾一段引用渔者的话,暗示了三峡秋天的肃杀、寒冷和凄婉。
  • 7.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然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近食。

    士以此爱乐为用。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选自《资治通鉴》)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得 赏 赐 辄 分 其 麾 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3.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士兵爱戴李广的原因。
  • 8.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①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到江南之时。②区区:辛苦。③归:杜鹃啼叫声似“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江南早春,花草开尽,杜鹃哀鸣,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感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 B . 颔联中写到江南绿树成荫的环境中,却有哀鸣泣血的杜鹃,更加衬托了哀伤的气氛。 C . 颈联写更深夜静,诗人在北窗下,却又听到南山杜鹃悲鸣,一南一北,突出了不绝如缕的思念。 D . 作者身在江南,却体会不到一点江南景色的美丽,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 (2) 赏析“言归汝亦无归处”中“亦”的好处。
  • 9. (2023九上·莱芜竞赛)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1)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之塞上》)
    4. (4) 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5.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此物何足贵?。(《庭中有奇树》)
    7. (7) ,志在千里;(《龟虽寿》)
    8. (8)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9. (9) ,行止依林阻。
三、名著阅读
  • 10. (2023九上·莱芜竞赛)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正好可以带领我们沿着中国革命历史的足迹,追寻我们心中的英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他吃得很简单很节省,和他的士兵们一样……有某种坦白、爽快和正直的品质……他常常被一群儿童们跟随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乡村里……这个“反叛者”,是具有很伟大的一副心肠的!

    选文中的人物“他”是①,本书作者是②(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本书为在国统区方便出版,曾译名为③《》。

四、现代文阅读(共33分)
  • 11.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浪漫

    张亚凌

    ①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

    ②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

    ③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莱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

    ④用糜子面、玉米面、红薯面蒸馍馍时,母亲更民主。只要我们兄妹没事,都可以趴到案板上参与。洗干净的各种豆子就放在旁边。馍馍的形样随便捏,可以在里面放进自己喜欢的豆子。母亲只是强调说,自己捏的馍馍蒸熟后就是自己的了,得吃完,不许耍赖的。已经说好了,我们就没有抱怨地吃着其实并不喜欢吃的各种馍馍。不过就因为有几粒豆子包在里面,且是自己包进去的,吃时的感觉就好多了。

    ⑤想想看,几个箅子上,东倒西歪着不同形样的馍馍,谁家会这么开明?只有浪漫的母亲才会想到用种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唤起孩子们的食欲。

    ⑥母亲的浪漫,当然不止这些。

    ⑦上小学时,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我们绝对没有机会偷吃的。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高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

    ⑧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有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我们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的,我们不过是用苹果一种味儿,换来了很多味儿。

    ⑨呵呵,人都吃不饱,还给鸟雀留。一棵苹果树让我们吃到了许多味儿。这都是母亲的浪漫啊。

    ⑩记得那年我要外出求学了,母亲把我和父亲送到村口。准备离开了,母亲又喊住了我,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还挂着一个小小的绒球。“把大门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散袒。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我和父亲已经走了老远,母亲还在叮咛。

    ⑪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⑫我一直觉得,给我钥匙是母亲做过的最浪漫的事。

    ⑬母亲真是个浪漫的女人,在那个田地分到各家各户的年代。人家种庄稼,都磕着边种。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图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

    ⑭瞧瞧母亲,算得失都算得如此浪漫!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快乐得益于母亲的浪漫。

    ⑮也记得三十多年前去赶集的事,8分钱一碗香喷喷的踅面,娃娃们围着吃,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不吃也香。而我的母亲则是将我拉到书摊前,kāng kǎi地给我2毛钱,并嘱咐道,好好看。

    ⑯母亲信奉“嘴瘾一过就消化了,眼瘾一过就留心里了”,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订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

    ⑰巷子里别的女人不理解我的母亲,说她“不会过日子”,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

    ⑱我喜欢母亲身上的那股浪漫,我今天之所以喜欢写作,多半是继承了她的浪漫吧。我更想把它作为一种财富,让孩子传承!

    1. (1) 阅读文章①-⑫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母亲的“浪漫”表现

      结果

      母亲的形象

      小时候

      我们吃得有滋有味

      开明睿智

      上小学时

      母亲将自家苹果送给邻居

      乐于分享

      外出求学时

      母亲给我家里大门钥匙

      我想家的难受劲被稀释了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⑬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

    3. (3) 下列对第⑮⑯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补叙了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花钱让我看书、为我买文具、订杂志的浪漫之举。 B . 这两段主要是为了凸显母亲的特别,引出后文人们对她“不会过日子”的评价。 C . 这两段写的是母亲在精神层面的浪漫表现,这种浪漫带给我精神成长的快乐。 D . 表现出母亲虽生活艰难,却不改浪漫本色,是一个重视教育、目光长远的人。
  • 12. (2023九上·莱芜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个老裁缝
    (作者:母平昌,有删改)

    ①上个世纪90年代前,人们的衣服都是裁缝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那时,裁缝是很吃香的手艺。父亲用一台缝纫机、一把尺子和一把剪刀做起了撑家的脊梁。

    ②1968年9月,父亲到公社社办企业拜师,学习裁缝。他很聪明,也热爱缝纫,因此,很短时间就学会了。学成后,他先是在大队成立的服务社专门为全大队社员裁缝衣服。包产到户后,父亲通过熟人购回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一部锁边机、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和一个火熨斗,就在家里建起了自己的缝纫“工作室”。当看到自己的“工作室”在眼前亮相的时候,他笑的和孩子一样,一个劲儿的来回抚摸那台蝴蝶牌缝纫机。

    ③父亲心灵手巧,为人裁缝衣服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细致入微。先是测身型、量尺寸,量人的肩宽、袖长、衣长、裤长、胸围和腰围度等,再用划粉在布料上画样,绘制服装的衣片。一块布料各个部分用于哪块衣片,父亲都烂熟于心。他的剪子宛如一条游走的鱼儿一般,在整张布上剪出了一条条荡漾的波纹。很多乡邻在做衣服前要问父亲买多少布料,免得把布料买多了造成浪费。

    ④有时遇到来给家人换季做衣服的人,一做就是好几件,但不可能本人都到场,父亲就按其年龄、胖瘦、身高和对样式的要求进行裁剪。父亲凭经验做出来的衣服,别人穿上都合身满意。父亲因其裁缝技艺出色闻名乡里。

    ⑤父亲在裁缝衣服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同的布料,衣片尺寸的收放有讲究。有的布料见水要缩,有的布料绷紧了容易滑丝。在裁剪丝绸面料时,要在布料上面喷点水雾后才画样、裁剪。否则,绸料因轻柔会飘动,影响画样和裁剪。在缝绸缎衣服前,先用面浆糊沾好衣边,再缝纫。不然,缝出来的绸衣接缝处就是皱皱的,会影响美观。

    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穿着也在赶潮流。父亲不甘落后,买来服装裁缝的书籍,自学裁缝各种样式的服装。在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做的喇叭裤,在村子里很流行,让年轻人穿着一点不逊色城里人。

    ⑦父亲很勤俭。记得我刚读初中那时,年轻人流行穿喇叭裤。我看见许多同学穿上喇叭裤很时髦,很想自己在春节穿上一条喇叭裤赶潮流。那一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兄弟姊妹多,父亲没打算给我做过年新衣服。我因此在新年第一天赌气不吃饭、不走外婆家拜年。“当家方知当家难,穿衣吃饭量家当,家里要置办什么得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父亲说话的时候,字字吐得很慢,我清晰地看到他眉头皱了一下,喉结珠子一样上下滑动。那一刻,他脸上常挂着的笑容似乎也寻觅不到了。我也就明白了自己的不懂事。

    ⑧父亲为乡邻乡亲缝纫衣服收费十分便宜,但还是有不少人欠账。记得在他缝纫屋的衣柜抽屉里,放了一个边框已是锈迹斑斑的文件夹,里面记录着来缝纫衣服人的欠帐。每到开学前,学费钱就得靠父亲做衣服的工钱来交了。我在兄弟姊妹中为长,走村串户收帐便成了我每学期开学前的重要任务。父亲心地善良,他若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人,经常会主动销了账单,不再收取人家费用。

    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裁缝行当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流水线批量生产。做了三十多年裁缝的父亲,也因此“解甲归田”了。封箱收拾缝纫机的那天,我在他身边帮他拾掇工具,依稀记得,他眼中含泪,不过,那泪光里分明闪着笑。

    ⑩时光飞逝,父亲已年逾古稀,伴随他三十多年的缝纫机早已作古,散落在墙角。但他却时常蹲在墙角摸索散落的零件,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聊过去的岁月。

    ⑪三十多年里,父亲用一把尺子量体裁衣,更是在丈量自己的人生。他用一把剪刀剪出精彩的人生;为家人缝起了好日子;也为他人缝起了岁月的温情。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全文章内容。

      ①父亲聪明,成立了“工作室”;

      ③父亲勤俭,没给我做喇叭裤;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

      他的剪子宛如一条游走的鱼儿一般,在整张布上剪出了一条条荡漾的波纹。

      ②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自然段画线句子。

      父亲说话的时候,字字吐得很慢,我清晰地看到他用头皱了一下,喉结珠子一样上下滑动,

    3. (3)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第⑪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用一把剪刀剪出精彩的人生;为家人缝起了好日子;也为他人缝起了岁月的温情。

    4. (4) 文章多处运用照应的写法,请举一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五、写作(共 60 分)
  • 13. (2023九上·莱芜竞赛) 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 ,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 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