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选项 | 1 | 2 | 3 | 4~6 |
A | 体液 | 细胞内液 | 细胞外液 |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
B | 神经系统的细胞 | 神经胶质细胞 | 神经元 | 细胞体、树突、轴突 |
C | 中枢神经系统 | 脊髓 | 脑 | 大脑、小脑、脑干 |
D | 免疫细胞 | 浆细胞 | 淋巴细胞 | B细胞、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
选取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顶芽,丁保留顶芽。将切下的乙顶芽放回原位置,将切下的丙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突触传递过程中,前、后膜内外离子的移动如图所示。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打开的原因是 。图中①至④表示兴奋的传递过程,图中过程②表示 。
②在突触部位胞内的钙离子主要来自于胞外。为证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提出可供实验的两套备选方案。
方案一: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在该实验体系中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方案二:适度增加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另取一组实验材料施加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然后刺激突触前神经细胞,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并陈述理由 。
③毒液可通过阻碍猎物轴突膜上Na+通道开放,从而阻止兴奋的 ;也可通过阻碍Ca2+通道开放,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能由 释放,阻止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进而发挥麻痹猎物的效果。
①将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猎物体内后,会导致猎物血糖浓度降低,推测Con-InsG1蛋白结构 。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Con-InsG1蛋白还能够结合人类胰岛素受体,并且Con-InsG1蛋白与人类胰岛素受体结合速率比胰岛素结合速率快,据此推测该毒液蛋白 。
处理 | 处理3个月后进行小鼠水迷宫实验 | |
突变体 | 饲喂含适宜浓度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 | 在水中放置平台(以●表示),训练小鼠记忆平台位置,之后撤去平台,观察小鼠寻找平台的运动轨迹,记录找到平台位置的时间,实验结果如图1。 |
野生型 | 饲喂普通饲料 |
①若饲喂普通饲料,突变体小鼠甲状腺激素水平 野生型,原因是 。
②实验过程中,突变体小鼠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标准是 。
③图1实验结果表明 。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 (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如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 。选用的对照抗体应该不能与 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
实验一 | 实验二 | |
步骤一 |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
步骤二 | 向培养液中添加同位素标记的ABA | 向保卫细胞内直接注射足以引起 气孔关闭的一定浓度ABA |
步骤三 | 检测 | 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
实验结果 | 细胞膜表面放射性明显强于细胞内,气孔关闭 | 气孔不关闭 |
实验三 | Ⅰ组 | Ⅱ组 |
步骤一 | 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 |
步骤二 | 将i 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 将ii 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
步骤三 | 用iii 照射保卫细胞30s | |
步骤四 | 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 |
实验结果 | 气孔关闭 | 气孔不关闭 |
综合实验一、二、三结果表明,ABA受体位于。
①籽粒苋能够 ,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②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有 。
A.籽粒苋对镉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B.籽粒苋植株干重变化表明,高浓度的镉抑制籽粒苋生长
C.SOD活性变化表明,100mg/kg的镉毒害小于50mg/kg的镉
D.低浓度的镉可刺激微生物的繁殖
分组 | 籽粒苋 | 土壤 | |||||
植株镉含量(mg•kg-1) | 植株干重 (g/株) | SOD活性 (U•g-1) | CAT活性 (U•g-1•min-1) | 总镉含量 (mg•kg-1) | Cd2+含量(mg•kg-1) | pH | |
对照组 | 70.05 | 15.10 | 75 | 2.50 | 45.83 | 12.12 | 6.65 |
实验组 | 90.26 | 22.52 | 90 | 2.80 | 40.62 | 14.51 | 6.47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接种密旋链霉菌对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土壤具有促进作用。请解释这种促进作用的可能原因(从三方面进行解释)。
蚜虫的适应策略
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昆虫。春季蚜虫从受精卵开始发育,迁飞到取食宿主上度过夏季,其间行孤雌生殖,经卵胎生产生大量幼蚜;秋季蚜虫迁飞回产卵宿主,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蚜虫周围生活着很多生物,体内还有布氏菌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
蚜虫以植物为食。植物通过筛管将以糖类为主的光合产物不断运至根、茎等器官。组成筛管的筛管细胞之间通过筛板上的筛孔互通。筛管受损会引起筛管汁液中Ca2+浓度升高,导致筛管中P蛋白从结晶态变为非结晶态而堵塞筛孔,以阻止营养物质外泄。蚜虫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寻找到筛管,持续吸食筛管汁液,但刺吸的损伤并不引起筛孔堵塞。体外实验表明,筛管P蛋白在Ca2+浓度低时呈现结晶态,Ca2+浓度提高后P蛋白溶解,加入蚜虫唾液后P蛋白重新结晶。
蚜虫仅以筛管汁液为食,其体内的布氏菌从蚜虫获取全部营养元素。筛管汁液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所含氮元素极少。这些氮元素绝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存在,但无法完全满足蚜虫的需求。蚜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来源如表。
氨基酸 | 组氨酸 | 异亮氨酸 | 亮氨酸 | 赖氨酸 | 甲硫 | 氨酸 | 苯丙氨酸 | 苏氨酸 | 色氨酸 | 缬氨酸 |
植物提供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氏菌合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代表低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高于蚜虫需求的量,“\”代表难以检出。
蚜虫大量吸食筛管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蜜露以糖为主要成分,为蚂蚁等多种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蚜虫利用这些策略应对各种环境压力,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