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8 浏览次数: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天”与“鬼神”作为一种支配性的神秘力量,其地位在不断下降。例如,孟子笔下的“天”已不具有人格神的特点,而是成了民众意志的代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B . 百家争鸣的出现
    C . 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 D . 民本思想的出现
  • 2.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汉有大善之制一,为万世法,关内侯是矣。汉既用秦之郡县,又兼慕周之封建,侯王之国,与守令之郡县,相错处乎禹之九州,是以大乱繁兴。”据此可知,龚自珍认为(  )
    A . 汉承秦制动摇了中央集权统治 B . 官僚政治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C . 郡国并行破坏了国家稳定局面 D . 分封建国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
  • 3.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鲜卑、吐谷浑、疏勒、高昌、康国等漠北和西域音乐大量输入中原地区。晋朝南迁后,南方《清商曲》也被乐府采集整理,形成“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乐之伎”的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传统乐曲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B . 乐器兼具审美与教化的功能
    C . 南北交流催生地域特色文化 D . 民族交融影响古代艺术创作
  • 4.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按照唐制,中书省中书舍人有起草诏令之职,并参与机密。“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尤未有名号。”到开元年间,唐玄宗不仅继承唐太宗以来的惯例设立集贤学士掌书诏,更是“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这一变化说明(  )
    A . 中枢决策机制完善 B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 . 三省体制名存实亡 D .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5.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宋朝规定,凡外国舶船进入中国政府规定的海面,即会受到望舶巡检司寨兵的防护,当舶船驶进指定的港面停泊之后,巡检司便差兵监视。商人向市舶司申报货物,市舶监官亲自登船莅视,照章征收入口商税,谓之“抽解”。抽解之余,再按商品类别由政府收购一定成数的商品,即所谓“抽买”。抽买之后的商品,商人“始得为己物”。这一规定(  )
    A . 推动了宋朝经济结构的转型 B . 有利于航海贸易的有序运行
    C . 表明宋代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D . 促进了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 6. (2024高二下·佳木斯期末)  元朝初年,政府颁行《农桑之制》,要求各地以“社”为农村基层组织,社长负责主持社内各项事务的处理。此后,朝廷“累降诏条”,不断申说推行社制,要求“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并对推行社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这表明元朝初年(  )
    A . 形成了统一的治理体系 B . 农村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 . 村社治理效率显著提升 D . 重视基层社会秩序构建
  • 7.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据《明实录》记载,民营铁产量从永乐元年(1403年)的1197000斤升至宣德九年(1434年)的8329005斤。到天顺年间(1457~1464年),山西阳城民营铁产量有800万斤左右、几乎等于宣德九年(1434年)全国民营铁产量的总产量。这可用于说明永乐元年到天顺年间,明朝(  )
    A . 民营工业产品销路更为广泛 B . 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C . 民营冶铁行业发展较为迅速 D .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维系
  • 8.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有学者指出,先秦至元,中国古代文史著作多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夙学,展卷间,鲜不便思困睡”。清代的历史演义则被赋予普及历史知识的重任,“以国史演为通俗”几乎成为小说家的自觉追求。因此,不少学者“敷衍其义,显浅其词”,“庶便俗庸易识”。据此可知,清代(  )
    A . 通俗文学形式受到推崇 B . 传统文学逐渐走向没落
    C . 历史演义成为主流文化 D . 文学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 9.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驻华外交官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威望与权力,使它有力量镇压国内的骚动”。这可用于解释,当时(  )
    A . 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 B . 清廷外交政策日益近代化
    C . 中外反动势力走向勾结 D . 列强放弃了对华军事侵略
  • 10.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15年9月,以云南唐继尧为首的团以上军官,多次举行秘密会议,确立了护国讨袁的战略决策,并着手进行战争准备工作。1915年11月,他们秘密制定了军事计划,并依计划在12月上旬派出邓泰中等支队向川边移动,试图先突袭占据川南叙府、泸州、重庆3大重镇,然后宣布云南独立。这些活动(  )
    A .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开创了军人干政的先河
    C . 加剧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D . 反映了维护共和的诉求
  • 11.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关于民国时期国货主题书籍出版的部分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民国时期(  ) 

    1

    1916年,通俗教育研究会出版了面向民众的《通俗教育讲稿选录》,以“劝卖爱国货”,呼吁“同外国人竞争权利”,不要“只晓得倾轧同胞”

    2

    1921年,王受益在《社会鉴》中呼吁工商业和民众:“我们只要求着自家的、本县的、本省的、本国的工厂多多开些,国货多多造些。”

    3

    河南民政厅于1928年发行《全国人民十二要》,号召“中国人现在要想自救救人,就当下定决心,以购用国货为己任”

    A . 民族意识的发展 B .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C . 阶级矛盾的变化 D . 群众反帝运动的萌发
  • 12.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27年4月,国民党将领白崇禧公开宣称,“本早闸北武装工友,大肆械斗,值此戒严时期,并当前用兵之际,武装工友任意冲突,殊属妨碍地方安宁秩序”,我们“除派部队将双方工友武装一律解除外,并派员与上海总工会会商妥善办法”。白崇禧的言论(  )
    A . 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 B . 掩盖了反革命政变的真实意图
    C . 凸显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D . 说明工人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
  • 13.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如图为画家沈振黄于1937年创作的漫画,题为《日寇的末日快到了》。该漫画旨在(  )

    A . 推动国共合作抗战的实现
    B . 鼓舞国民的抗战斗志
    C . 抨击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
    D . 宣扬中共的抗战路线
  • 14.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向各地党委明确指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些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中共中央决定将抗日战争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变化(  )
    A .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使中共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 . 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D .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 15.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边倒”方针将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放在外交策略的首要位置,但并不排除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关系,尤其是经济层面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提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战略。据此可知,中国外交(  )
    A .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 . 旨在为经济建设服务
    C . 冲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D . 基本理念发生了变化
  • 16.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仅为200美元,而到2016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8260美元。预计2023~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能够成功突破12735美元。我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印证了(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B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要抉择
    C . 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D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17.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梭伦改革的方针是把国家政权的力量同法制的威力结合起来,抑制贪得无厌的最富有的贵族,扶持沦为奴隶的最贫困的下层平民,加强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和中小土地所有者等中等阶层的力量。这一方针(  )
    A . 瓦解了传统氏族的血缘纽带 B . 奠定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基石
    C . 提升了城邦公民的议政素养 D . 确保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力
  • 18.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公元前326年,古罗马执政官受命向人民宣布:除了尚未受到惩罚的真正的犯罪外,对任何人都不得以枷锁紧闭;所有债务应以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以其人身作为抵偿。这一规定(  )
    A . 蕴含着人文主义色彩 B . 实现了罗马法律的公平公正
    C . 稳定了罗马帝国秩序 D . 说明罗马重视私有制的发展
  • 19.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伊拉斯谟(1466-1536)主张关注儿童礼仪教育,对儿童身体表现、服饰等方面的礼仪进行系统规范,以展现出儿童性、生活性、社交性等特点;同时从自然界的诸多现象而非宗教出发,探讨教育功用。伊拉斯谟的主张(  )
    A . 奠定了西方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 B . 突破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束缚
    C . 迎合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需求 D . 强调了世俗生活的重要意义
  • 20.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下表为1715~1785年贵族所掌控的英格兰议会下院议员(议席总数为489个)数目统计表。这可用于说明,此时的英国(  ) 

    时间

    1715年

    1747年

    1784年

    1785年

    数目

    105个

    167个

    207个

    210个

    A . “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 B . 权力结构发生明显调整
    C . 内阁制度已经基本成型 D . 君主立宪政体有待完善
  • 21.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世纪末,美国、德国和日本在继续发展传统工业纺织、机器制造、采煤、炼铁、造船等部门的同时,也相继建立炼钢、电气、化学、汽车等一系列新工业部门,这些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这反映了(  )
    A . 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加强 B . 垄断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C . 科技创新活动的引领作用 D . 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 22.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1905年,俄国沙皇政府试图将杜马变成秘密警察局,以剥夺工农群众的民主、自由权利。列宁对此评论说:“俄国革命直接的、迫切的任务是……打倒中世纪制度的残余,彻底肃清这些残余,扫除俄国的这种野蛮现象、这种耻辱、这种严重妨碍我国一切文化发展和一切进步的障碍。”列宁的这一看法(  )
    A . 凸显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超越性 B . 反映了构建工农联盟的紧迫性
    C . 承认了俄国民主革命的曲折性 D . 肯定了打倒专制秩序的必要性
  • 23.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美国推动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于1961年10月达成协议,决定共同提供黄金设立“黄金总库”,以稳定维护黄金的兑换官价。不久后,美国又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十国达成《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美元,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这反映了(  )
    A . 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主导权 B . 美国积极扶持欧洲一体化运动
    C . 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内在缺陷 D . 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难以维系
  • 24.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下表所示为1994~1996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亚太经合组织(  ) 

    时间

    会议及宣言

    主要内容

    1994年

    印尼茂物会议发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

    与会领导人承诺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标,该行动计划称为“茂物目标”

    1995年

    日本大阪会议发表《执行茂物宣言的大版行动议程》

    制定实现茂物目标的具体原则和内容:首先阐明了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15个领域的目标和集体行动计划;其次是经济技术合作,阐明13个领域的共同活动内容

    1996年

    菲律宾马尼拉会议发表《马尼拉行动计划》

    确定了实现茂物目标的集体行动计划,要求所有成员提交单边行动计划,阐明15个领域短、中期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自愿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规划2010年至2020年的长期目标

    A . 以机构制度化运行方式为主 B . 遵循平等互利与渐进性原则
    C . 成为亚太地区新经济增长点 D . 重塑亚太区域经济发展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 25. (2023高二下·白银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 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 1949-2010》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 26.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诸子异说,辩驳之风盛行,其中儒法之礼与法、德与刑对立。然而,战国末期儒法合流的取向已初露端倪,这在《管子》和《荀子》那里已有所反映。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儒家则在“焚书坑儒”中遭到重创。随着它们一兴一衰的两极化,其合流既无统治者主观上的需要,也无成功的客观条件,故合流趋势就此大受阻隔。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如儒家化的法律等,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及其运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宝村《秦汉间的儒法合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秦汉时期的儒法合流”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27.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材料
    皇姑屯事件后,奉系累年征战,败退关外。至 1929年年初,随着东北社会经济的衰弱,以奉票为本位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继。此时初掌政权的张学良,逐步寻求改革币制之道,整顿金融财政,以振衰起弊。东北当局先期发行四行联合准备库券以适应市面对现洋兑换券的需求;继而颁布奉票维持办法,试图遏制其跌落态势;而后又设法充实准备金,在大量发行新本位币的同时逐步回收奉票,以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张学良根据局势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终借中原大战之机进兵关内,促使南京方面兑现承诺,从而基本达成币制改革目标。 
    ——摘编自徐雪晴《张学良执掌东北期间币制改革的举措与困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在东北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 28.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材料 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决策者对苏联力量的增强颇感担忧,将其视为战后最主要的威胁。美国内部有人主张使用核武器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且强调突然袭击的重要性。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军方高层表示,美国一直遵循着除非遭受进攻,否则决不先发制人的传统,但在今后必须改变。参谋长联席会议宣称,原子弹以及其他一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使得突然袭击比以往价值更大。核武器的巨大毁灭力使其从一开始就成为美国对苏战略的核心要素。基于战争时期美国对德、日“战略轰炸”的经验,美国军方普遍认为,原子弹可以有效抵消苏联的人力优势,从而成功摧毁其城市与工业目标。美国深知,采取这一冒险行动无疑要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且结局难以预料。鉴于此,美国政府制定的对苏核打击计划终成纸上谈兵。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对苏联的预防性核打击计划及共流产( 1945-1949)》
    1. (1)  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联预防性核打击计划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制定对苏联预防性打击核计划的原因。
  • 29. (2023高二下·安康期末) 材料
    唐宣宗时,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以外,已没有人有经营河西的能力,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自然由他承担了。张议潮领导河西军民,多次击退了吐蕃军的进攻。居住在河陇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东面的党项、北面的回鹘、西南的吐浑残部等,都曾臣服于吐蕃。他加强战备,积极防御,兼之富有军事才干,足智多谋,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这里的人们有的务农,有的放牧,还有的经商。张议潮着手在沙州修建了许多沟渠,每一沟渠还设有“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水利灌溉的兴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河西创复,犹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嗢末,雷威慑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大中四年( 850年),张议潮收复伊州,“因沙州册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使他们和睦地杂居在一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经营河西地区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经营河西地区的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