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绳纹陶角把罐 图2红褐陶三足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
我国1957~1975年间部分产品产量指数(以1966年为100)
材料一 秦汉以后之社会,非宗法所能维持,故此制因价值丧失以致事实上之消灭。然在周代既有长时间的历史,儒家复衍其法意以立教,故入人心甚深。
——摘自《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儒家重视宗法与族谱的生活伦理和社会功能,并将宗法伦理运用于族谱的编撰之中。张载主张用宗法与谱系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苏洵在创修《苏氏族谱》时,明确希望“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摘编自张载《张子全书》、苏洵《嘉祐集》
材料三 后世封建不行,而宗法因之以不讲……盖因谱不时修耳,不然则天下一家,中国一人。
——摘编自陈瑄《方氏统会宗谱序》,嘉靖三十七年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年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材料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 工业革命前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当代 |
广度 | 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6世纪扩展到美洲 |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 | 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
制度化 | 金融中心数量少,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穷国的影响不断增加 |
分层 | 通过一些小的中心组织国际金融;欧洲中心 | 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贸易 | 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贸易各处都有 |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材料一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其余陈平、王陵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
材料二 中国近代所处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的结论是不能否认的或修改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材料三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
——摘自《改革开放简史》
作为“百年变局”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应对变局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