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安庆第二名校2024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模拟检测...

更新时间:2024-03-13 浏览次数:3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48分)
  • 1.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 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 . 脂肪鉴定中 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 . 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 0.1 g/mL NaOH 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 2. (2024高二下·定州月考)  2023年1月7日,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合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有望破解人类面临的健康、能源、环境等诸多问题,比如为食品研发赋能:开发多种功能的替代蛋白、糖类和脂质等。下列有关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脂肪分子中C、H的比例高,O的比例低,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 糖原和淀粉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 C . 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参与 D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均含有由糖类参与形成的化合物
  • 3. (2024高三·安庆期末)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如下图表示人体内相关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可能是酒精 B . X物质可能代表的是构成脂肪的小分子 C . 过程①生成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D . 长期高糖膳食不可能会导致人体内脂肪积累
  • 4. (2024高三·安庆期末)  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过:“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 .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时, 亮氨酸除了能用3H标记外, 也可以用15N标记亮氨酸的氨基,通过检测放射性标记的物质的位置来确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场所 C . 内质网有两种类型,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多糖等物质 D .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 5. (2024高三·安庆期末) 山蒿是分布在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野生半灌状草本植物,在局部区域形成优势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山蒿根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如下图,进一步研究发现根系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随着旱性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干旱胁迫促进山蒿根系伸长,体现山蒿对胁迫的适应 B . 干旱胁迫对不同根序的影响不同,对根序3的影响最小 C . 干旱胁迫根系保持较高活力,保障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 D . 山蒿吸收水分的多少与吸收的无机盐含量无关
  • 6. (2024高三·安庆期末)  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是由角膜干细胞维持的。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角膜干细胞能形成角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全能性 B . 角膜上皮细胞特有的基因使其呈现诱状 C . 睡眠不足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进程 D . 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基因的表达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 7. (2024高一下·郑州月考) 大豆疫霉菌在侵染大豆过程中分泌的水解酶XEG1可降解细胞壁,破坏植物的抗病性。植物通过分泌蛋白GIP1与XEG1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达到干扰XEG1的作用。研究发现,大豆疫霉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异出XEG1酶活性丧失的突变体,该突变体可产生XLP1作为“诱饵”与野生大豆疫霉菌协同攻击植物。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大豆疫霉菌为原核生物,水解酶XEG1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 . XEG1可能破坏植物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和果胶,使其丧失对细胞的保护和支持作用 C . 突变体的形成说明大豆疫霉菌的遗传物质为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D . XLP1可能竞争性地与GIP1结合,从而保护致病因子XEG1免受GIP1的攻击
  • 8. (2024高三·安庆期末)  先用15N标记马蛔虫(无性染色体)精原细胞核DNA双链,接着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B .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 . 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一致 D .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含15N标记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50%
  • 9. (2024高三·安庆期末)  19世纪末,挪威为了保护雷鸟,曾大力捕杀雷鸟的天敌——猛禽和兽类,结果不仅没有保护好雷鸟,反而引起了球虫病和其他疾病的蔓延,致使雷鸟大量死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同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两者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 雷鸟和天敌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可维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 C . 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雷鸟种群中的老弱病残,有利于雷鸟种群的发展 D . 雷鸟与天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是协同进化的一种类型
  • 10. (2024高三·安庆期末)  排尿既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某人因车祸高位截瘫,导致小便失禁,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排尿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 排尿反射中存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 . 小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脊髓和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受损 D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 11.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 . 若T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 . 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 . 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 12.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量远大于散热量 B . 发生严重腹泻后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 C . 炎症反应使体温升高,导致人体内的酶变性失活 D . 抗体、激素、尿素、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成分
  • 13.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在生殖细胞中发生的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才属于染色体变异 B . 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多倍体,但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 . 单倍体育种就是通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方法来获得优良植株的过程 D .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的高产作物新品种
  • 14.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列有关科学家及其探索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在发现遗传本质的过程中,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 富兰克林通过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推导出DNA呈双螺旋结构 C .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是由梅塞尔森提出的 D .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15. (2024高三·安庆期末)  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高发地区,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和h表示。杂合子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镰状细胞贫血的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图1为镰状细胞贫血某家族系谱图,对该家系中相应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H/h基因的相关片段用一定方法分离形成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镰状细胞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时需从人群中随机取样 C . 据图1和图2推测,基因h对应条带2 D . 杂合子对疟疾的抵抗力说明基因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利,还取决于其生存环境
  • 16. (2024高三·安庆期末)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嘴息或肺部有明显炎症反应,在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常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通过雾化吸入药物的方式,起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为糖皮质激素部分抗炎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青霉素不能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 B . 雾化治疗会导致垂体合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C . 激素-受体-核蛋白复合物与核 DNA 特定区域结合进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D . 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雾化吸入主要以呼吸道为靶器官,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等优点
二、非选择题(52分)
  • 17. (2024高三·安庆期末)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而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cm3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37℃水浴

    1cm3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70℃水浴

    1cm3的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0℃水浴

    1. (1) 与胃蛋白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2. (2) 该实验中,pH属于变量,所以三支试管的pH应
    3. (3) 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酶活性最高的是试管。如将实验的材料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填“是”或“否”),理由是
    4. (4) 若某同学直接选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你认为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 18. (2024高三·安庆期末)  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试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速率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上。研究小组欲初步探究植物新鲜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通常用(填“试剂”)提取色素,再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2. (2) 图中绿色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个,绿色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达到最大的时刻是h时。
    3. (3) 据图可知,实验进行到48h时,该植物有机物总量增加,判断的依据是
  • 19.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人在情绪压力下,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5-HT是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其受体种类繁多,不同受体被激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5-HTIA是5-HT的一种重要受体,主要位于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图示为5-HT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过程,该过程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从而增加抗压能力。

    1. (1) 短期情绪压力下,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该过程存在的调节方式,其意义体现在
    2. (2) 据图分析,机体防止5-HT在突触间隙含量过高的途径是。有人认为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利于增强人的抗压能力,请依据上图提出能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3. (3) 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某些疾病时会导致儿童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减慢甚至停滞。有人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糖皮质激素过量使用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为探究糖皮质激素过量使用是否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请以生长状况相似的幼龄大白鼠、泼尼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生理盐水等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幼龄大白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则说明糖皮质激素过量使用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反之,则不会。

  • 20. (2024高三·安庆期末)  下图1表示某品系果蝇眼色形成的生化途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a基因与b基因无具体功能。图2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眼色遗传规律的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反映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
    2. (2) 由图2推测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F2中,紫眼果蝇的基因型有种。
    3. (3) 欲判断F2中一只白眼雄蝇的基因型,让该白眼雄蝇与F2中的多只粉眼雌蝇交配。

      ①若子代中出现紫眼个体,则该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中,则该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 21. (2024高三·安庆期末)  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

    1. (1) 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则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2. (2)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
    3. (3) 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D或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