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满城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中华文明史》称它“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之一,资料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成为研究直立人的典型标本”。“它”指(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二里头遗址
  • 2.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的依据是(   )
    A . 史书记录 B . 神话传说 C . 考古发现 D . 专家口述
  • 3. (2023七上·满城期末) 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就是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是(   )
    A . 盘古和女娲 B . 黄帝和炎帝 C . 夏启和商汤 D . 老子和孔子
  • 4.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实“史前时期”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如下考古发现的文物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的头骨化石 B .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C . 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D . 二里头遗址的铜鼎
  • 5.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它作为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使周天子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并对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指(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君主制
  • 6.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如图中的文物可以直接佐证(   )

          司母戊鼎

    A . 商代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B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 周王室地位崇高无尚 D . 商周时期社会等级森严
  • 7. (2023七上·满城期末)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反映出当时(   )
    A . 周王朝等级森严 B . 周王室地位衰微 C . 各民族交往密切 D . 诸侯国疆域扩大
  • 8. (2023七上·满城期末)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强大的诸侯们在这一时期发动战争,主要是为了(   )
    A . 保护周王 B . 抗击夷人 C . 争当霸主 D . 拓展疆域
  • 9.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

    A . 百家争鸣 B . 变法改革 C . 兼并战争 D . 诸侯争霸
  • 10.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与下侧示意图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   )

    A . 商鞅 B . 李冰 C . 祖冲之 D . 贾思勰
  • 11. (2024九下·古浪模拟)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这表明秦的统一(   )
    A . 结束了争战混乱的局面 B . 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 . 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D . 扩大了中国的疆域范围
  • 12. (2023七上·满城期末) 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汉文帝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 . 提倡节俭 B . 独尊儒术 C . 发展农业 D . 巩固统治
  • 13.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下图是某图书的目录节选,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图书名称的是(   )

    第一章  传奇的少儿时代

    第二章  尊儒术重法治悉延百端之学

    第一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释

    ……

    第六章  外事四夷教通四海

    第一节  北击匈奴

    第二节  通西域

    A . 周武王传 B . 秦始皇传 C . 汉武帝传 D . 诸葛亮传
  • 14. (2023七上·满城期末)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
    A .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 . 打击了诸侯王的势力 C .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D . 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15.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出现这一现象:皇太后、太皇太后经常临朝听政,她们的娘家人借机以外戚身份操控皇帝。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汉朝妇女的地位提升 B . 各诸侯国的势力强大 C . 宦官深得皇帝的宠信 D . 皇帝继位时大多年幼
  • 16. (2023七上·满城期末)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应填写(   )
    A . 新疆 B . 台湾 C . 西藏 D . 港澳
  • 17.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这一材料说明(   )
    A . 西域地区的种植业比中原地区发达 B .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西域发展 D . 西域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政权的控制
  • 18. (2023七上·满城期末)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主要表述了造纸术的
    A . 背景 B . 经过 C . 特征 D . 意义
  • 19. 研究表明,从汉朝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动乱不断 B . 南方地大人稀 C . 全球气候变冷 D . 江南经济开发
  • 20.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那里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这段话论述了北魏迁都的(   )
    A . 原因 B . 目的 C . 结果 D . 影响
  • 21.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并没有成为汉文化的破坏者,而是汉文化的接受者。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 . 江南地区的开发 D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22. (2023七上·满城期末)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B .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经过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D .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
  • 23. (2023七上·满城期末) 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4. (2023七上·满城期末) “东晋南朝时期,人们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不包括(   )
    A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 .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 25. (2023七上·满城期末) 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这种现象说明(   )
    A . 佛教在北朝传入中原 B . 北朝时佛教应运而生 C . 北朝统治者信奉佛教 D . 北朝统治十分的残暴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2023七上·满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材料二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程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尊王攘夷”的旗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改革发生在哪个诸侯国?
    3. (3) 在材料三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中,请任选两家写出其代表人物。
    4. (4) 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
  • 27. (2023七上·满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  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 (1)  材料一的“新法”是指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2. (2) 据材料二,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3. (3) 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4. (4) 结合材料,说说这两个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8. (2023七上·满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材料一  相传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他还遍尝百草,发明了医药。

    材料二  河姆渡居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是骨耜。骨耜用鹿或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在内上穿孔,用藤条或绳子绑在木柄上,可用来翻土。

    材料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一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材料二中的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材料三中著作的作者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 (2) 为鼓励农业生产,历代统治者都采取过许多措施。试举一例说明。
  • 29. (2023七上·满城期末)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汉武帝生平简表(部分)

    时间

    史实

    前141年

    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前130年

    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

    前127年

    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不久正式实行。

    前126年

    派使者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

    前119年

    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的东路军大败左贤王,封狼居胥山,左贤王败逃而去,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从此“漠南无王庭”。

    前87年

    汉武帝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谥号孝武皇帝。

    1. (1)  根据汉武帝生平简表,指出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 (2) 汉武帝生平简表中,汉武帝曾派遣出使西域的著名使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出使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据汉武帝生平简表,概括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