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8 /8.2 *小二黑结婚(节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修中册8.2《小二黑...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二黑结婚》中的插图

    张守义

    赵树理所著现代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年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由于它曾被改编成评剧等戏剧搬上舞台,所以在我国尤其在北方农村曾就广为流传,甚至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这篇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小二黑的父亲二诸葛愚昧迷信,以“命相不对”为由反对他俩的婚姻。恶霸地痞金旺、兴旺依仗权势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陷害。但他们毫不怯懦,坚持斗争,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终于取得婚姻自由的胜利。

    插图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一般的绘画不尽相同,要考虑适应于文学作品的文笔风格。为《小二黑结婚》作插图的画家,是我国著名的连环画家贺友直,他因创作连环画《李双双》和《山乡巨变》等而在画坛享有盛誉。贺友直的画风特点是通俗晓畅、明朗隽永而又富于生活气息和幽默感,这与《小二黑结婚》原著的特点恰好吻合。由于贺友直一直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他的艺术创作也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在小二黑和小芹因道陷害而被“捉奸”的画面上,可以从人物及衣着等方面,看到当时太行山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情节表现得通俗明快,极其贴近大众读者的欣赏口味,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人物的刻画也生动传神,一方面表现污陷者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二黑及小芹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一方指手画脚,一方怒目相向,矛盾刻画尖锐而鲜明。在小二黑和小芹义正辞严的神态反衬下,反面人物更显得虚张声势滑稽可笑了。背景处,极其简略地画出了山根脚下的景物,从而点明了故事的环境特点。

    有一幅插图是二诸葛正在向马专员表述他对小二黑与小芹婚姻的反对态度,服饰和神态都有几分滑稽意味,马专员微歪着头部略带微笑正耐心地听着,他的面部表情说明他是很平易近人的,但其细微处也可以说明他对二诸葛的述说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的裤子和鞋上,都补着补丁。正是在这些不引人注意的细微末节处,表现出画家的匠心安排——由此而说明当时民主政权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艰苦朴素精神。在画面中央,突出了小二黑和小芹爱恋的形象。小二黑正为他父亲的无理阻挠感到尴尬和气氛,小芹则对他讲的一大堆迷信道理感到好笑。背景上,几笔勾画出的草帽和公文包,既点明了故事所在的环境,也说明干部经常下乡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

    插图的重要步骤是选取情节,贺友直精选了小二黑和小芹结婚这一情节,刻画了孩子们高兴和嬉闹的场面。画家虽未画出婚礼的全部场面,但却从侧面表现了这一切:一对相向的鸳鸯鸟窗花,可以提示读者任意想象他们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中提出“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的说法,亦即“十八描”,指十八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不同描法。从贺友直的画面构图和勾线技巧中,可以看到画家深厚的国画白描基础,行笔朴拙有力,细碎的笔画更适于表现农民的装束。这是在所谓“十八描”基础上,为表现新生活、新人物而产生的新的技法和艺术发展。

    (选自《插图艺术欣赏》,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插图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插图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与一般的绘画同中有异。 B . 好的插图之所以为人们喜闻乐见,源于其贴近大众读者的欣赏口昧。 C . 为文学作品配插图时要精选情节且须从侧面表现才能成功。 D . 插图作者可以根据原作品设置插图背景,通过细微末节来表现出画家的匠心安排。
    2.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二黑结婚》在我国北方农村广为流传与它被改编成评剧搬上舞台不无关系。 B . 连环画家贺友直在为《小二黑结婚》作插图时比较注重人物服饰及神态的刻画。 C . 贺友直选取鸳鸯鸟窗花这一传统剪纸意象,给人无限遐想,使构图极具艺术张力。 D . 艺术离不开传承,如果没有“十八描”就没有贺友直插图技艺的发展。
    3. (3)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贺友直插图取得成功的原因。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到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儿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到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仍不见老头儿,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婆子每逢下雪天不免想起醉心的往事说明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B . 老婆子爱唠叨,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写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正说明了这一点。 C .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埋下伏笔。 D . 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选取生活中的“夫妻吵架”“年轻时恋爱的画面”等小事来表现真挚感情的伟大与可贵。
    2. (2) 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3. (3) 小说中多次提到“雪”有什么用意?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浇园

    孙犁

    七月里,一天早晨,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村里人们早早起来,站在堤上张望。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满是尘土和露水,把担架放在村边休息;后边又过来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一定伤很重,趋上前面去,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唉!你们轻轻的吧!”随后叹了一口气。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

    村里住下八个伤号,伤重的连长要住个清净地方,就住在香菊的家里了。香菊站在炕沿边望了一会他的脸,不敢叫醒他,不敢去看他的伤。香菊从小不敢看亲人流的血,从来也不敢看伤员的血,同年的姐妹们常常笑话她胆小,几次村中青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粘着血迹的被子和衣服,香菊全拒绝了。

    温热了水,香菊找出过年用的干净手巾,给伤员擦去脸上的灰尘。香菊看见他很年轻,白白的脸,没有血色;大大的眼睛,还是闭着。看来是很俊气很温柔的。

    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

    一天早晨,香菊看见伤员睁着眼睛,望着窗户外西早晨新开的一枝扁豆花。香菊高兴地笑了。她小声问:“你好些了?”伤员回过头来,看见是个姑娘,微弱地说:“你叫什么?住在哪里?”

    “我叫香菊,这就是我的家。”香菊竟是要哭了,可还是笑着说。伤员也笑了,说:“怎么没见过你?”“你没见过我,你睁过眼吗?现在你才好了。”香菊说,“我们从来没敢大声说话呀,走路都提着脚跟。”

    到锄过二遍地,伤号已经能拄着拐走动了。他叫李丹,他对香菊说,他小时候给人家放牛,八路军来到山上,就跟在队伍后面走了。那时才十二岁。先是当勤务员,大些了当警卫员,再大些当班长,排长。十年战争,也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他说十年的小米饭把他养大,十年部队生活,同志和首长的爱护关怀,使他经得苦,打得仗,认得字,看得书。

    天旱得厉害,高粱秀不出穗来,秀出穗来的,晒不出米来。香菊每天下地浇园,半夜就到地里去,留下妹妹二菊在家做饭,李丹帮她拉风箱烧火。吃饭时香菊回来,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衣裳和头发像叫水浇过。她蹲在桌子旁边,一句话也不愿意说,好歹吃点,就又背上大水斗子走了。

    这天李丹拄着拐,来到村南,站在高坡上,望见香菊那破白布小褂。太阳平西了,还是很热,庄稼的叶子全耷拉下来,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香菊在那里用力浇着园,把一斗水绞上来,把斗子放下去,她才直一直身,抬起手背擦擦脸上的汗。李丹小时候没做过这种劳动,只是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觉得比这个省力得多。香菊看见李丹来了,就停下来,喘着气问:“你来干什么,这么晒天?”

    李丹看见香菊的衣裳整个湿透了,贴在身上,说:“这活太累,我来帮帮你。”香菊笑了笑,说:“不行,好好养你的伤吧!”

    李丹着实心疼那浇园的人,他劝香菊:“很累了,休息一下吧!”

    “不能休息。好容易才把垄沟灌满,断了流又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李丹想:要吸收多少水,才能止住这庄稼的饥渴?要流多少汗,才能换来几斗粗粮,供给我们吃用?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对香菊的辛苦劳动,无比地尊敬。

    等到天晚,香菊说:“我们回去吧!”她问李丹:“你想吃什么菜?”李丹说:“我想吃辣椒。”“不。你的伤还没好利落,我给你摘几个茄子带回去。”香菊走到菜畦里,摘了几个大茄子。卸下辘轳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她背着辘轳,走在前面。经过一块棒子地,她拔了一棵,咬了咬,回头交给李丹,李丹问:“甜不甜?”香菊回过头说:“你尝尝呀,不甜就给你?”

    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

    (有删节)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文中“大个子”的话可以看出,住在香菊家的连长是一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这也是香菊对他暗生情愫的最重要的原因。 B . 李丹看到大汗淋漓的香菊在用力地浇园,让他感觉到了劳动的辛苦,觉得自己战斗的意义还比不上香菊的辛勤劳作。 C . 在香菊姊妹俩的悉心照料下,李丹很快得以康复,没多久就能拄着拐外出走动,并且能到地里看香菊浇水抗旱。 D . 本文塑造了农村姑娘香菊的美好形象,歌颂了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语言深沉而华美,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2. (2) 小说第一段写李丹的伤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3) 香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产“山药蛋”的山西,形成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它透着泥土的芳香,似乎如山药蛋般憨实可爱又有营养又有嚼味儿。开始,命名者觉得这个创作群体的作品“土里土气,难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这种“土里土气”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让老百姓____。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为使老百姓都能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情况,提高防范意识,各地使出不同招数,拉横幅,开广播,发微信。(    )。“山药蛋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接地气,他们____于鲁迅“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观点,拿笔就是为“劝人”(赵树理语),劝人革命,写作有明确的目的。我在农村街头看到的标语有:“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炖上丸子烫上酒,关门过年别乱走”等。我在微信上看到的标语有:“不集会,莫串门,疫病传播不认人”“春节集会一时爽,隔天医院床上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这些语言,就是赵树理语言,给人强烈震撼,告诉大家,疫情很严重。这些标语不是花架子,就是要管用,要警示,就是要“劝人”别出门。抗疫标语,看似无情甚至绝情,却是有情的提示,不同角度的表达,有相同暖意。这些标语,“话糙理不糙”,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没有形容词,直抒胸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写的好多东西,是矫揉造作,____。可否从中得到____?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在农村,多年听不到的大喇叭也响了。喇叭一响人心稳。这次疫情防控,威海农村的妇联大放光彩。我从微信上看到,她们霸气十足,“硬核”说得干脆利落,配上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目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雅俗共赏  一脉相承  装腔作势  启示 B . 喜闻乐见  一脉相承  无病呻吟  启示 C . 雅俗共赏  来龙去脉  无病呻吟  启事 D . 喜闻乐见  来龙去脉  装腔作势  启事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山药蛋派”的影子就浮现在眼前 B . “山药蛋派”一下子就被我想到了 C . 这些是不是很像“山药蛋派”的做法 D . 这就使我联想到了“山药蛋派”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们霸气十足,“硬核”话说得干脆利落,混有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抓住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B . 她们霸气十足,“硬核”得干脆利落,配上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目的。 C . 她们霸气十足,“硬核”话说得干脆利落,配上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D . 她们霸气十足的话,干脆利落,说得“硬核”,配上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要发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____。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____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____,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____,远离尘世,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  通感  夸张 B . 借代  引用  反语 C . 比喻  引用  排比 D . 双关  借代  反语
    2. (2)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息息相关  庄严  写真  离群索居 B . 休戚相关  严正  写真  离群索居 C . 休戚相关  庄严  写照  茕茕孑立 D . 息息相关  严正  写照  茕茕孑立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 .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 .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D . 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四、语言表达
  •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纵观新中国文学史,但凡能写出优秀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作家,无不与农村群众打成一片,甚至让自己变成“农村人”。赵树理是以“农民”的身份从事创作,实现创作主体身份重构的典型作家。赵树理虽然继承了鲁迅某些方面的风格,比如国民性批判,但他却未像鲁迅那样将乡村放到记忆里,而是。相对来说,鲁迅笔下的乡土,一些故事是情绪化和诗化的。而赵树理立足现实乡土,其重心自然也在乡土。,所以赵树理作品中的乡土与鲁迅不同,其乡土生活的细节是活灵活现的,农民形象的塑造也处处显示着政治分析的理性。

  • 7.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音乐大厅里座无虚席,美妙的旋律时而清柔时而欢快

    (震动/振动)着听众的耳膜。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精致/精制)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姻缘/因缘)。

    ④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缺少(勾通/沟通)的问题,以至于邻里之间都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⑤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

    (莫名其妙/无缘无故)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⑥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有(藕断丝连/不解之缘)。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 8.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新华社韩国光州2019年7月13日电 中国混双组合练俊杰/司雅杰13日在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双10米台项目里,以绝对优势摘得中国队首金。这是两人第二次搭档出战世界大赛,两人在去年曾夺得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该项目金牌。练俊杰/司雅杰当日压轴上场,从第一轮起便一路高奏凯歌,保持大比分领先直至比赛结束。最终,两人以346.14分夺得金牌,俄罗斯组合米尼巴耶夫/别利亚耶娃以311.28分获得银牌,墨西哥组合巴耶萨-伊萨亚斯/桑切斯-莫雷诺以287.64分获得铜牌。虽然同伴司雅杰此次夺冠后仍表示跳得不如训练好,有点“拖后腿”,但练俊杰表示,两个人能拿到金牌就是满分,还能为后面登场的同伴鼓劲。“为中国队拿到第一块金牌也是比较开心,也是完成了自己第二次世锦赛之旅。”练俊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被问及夺冠秘诀时,他表示:“(成功)秘诀就是‘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 9. 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字数6字以内。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

    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____。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我觉得改得好!风从天上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____。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拟人、对偶 B . 借代、对比、对偶 C . 借代、对比、排比 D . 比喻、拟人、排比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1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小做,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 . 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 .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 . 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 . 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 . 《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 . 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3) 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4)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六、小阅读-课内
  • 12. 赵树理的作品多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一特色。
  • 13. 小二黑、小芹的恋爱结局说明了什么?
  • 14. 鉴赏下面的语句。

    ①二诸葛连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睺星照运,要谨防戴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②有事人哪里睡得着?人散了之后,二诸葛家里除了童养媳之外,三个人谁也没有睡。二诸葛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二诸葛一夜没有睡,一遍一遍念:“大黑怎么还不回来,大黑怎么还不回来。”

    ③饭还没有吃罢,区上的交通员来传她。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的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 15. 当区长问话时,能说会道的三仙姑回答问题往往很简单,像“四十五”“找下了!”“三千五!”该如何理解?
  • 16. 《小二黑结婚》中为什么三仙姑“第二天早上”“起得很迟”?
  • 17. “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 18. 小说的最后,二诸葛不仅同意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还“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也一改往日的做派,“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赵树理给了《小二黑结婚》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个结局是不是太过圆满了呢?《小二黑结婚》
  • 19. 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小二黑结婚(节选)》
  • 20.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这里,水生嫂使用了一个倒装句,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21. 小二黑结婚》(节选)主要塑造了哪几类人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 22. 赵树理作为山西作家群的代表,在语言上很有乡土文学的特色,试分析其特点。
七、微写作
  • 23. 内涵:白描本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着颜色的画法;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请运用白描写法写一个人物,要求突出特点,200字左右。

  • 24. 小二黑与小芹被兴旺兄弟捆到区上,但结果却是兴旺兄弟被扣押在区上,他们被放回来了。请展开想象,写一段他们在回来路上的对话并体现他们当时的心情。300字左右。
八、填空题
  • 25. 了解作者。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我国著名的。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大多反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变革。不少作品被译成俄、英、法、日、德、印尼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广泛流传。

九、选择题
  • 26.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啰里啰嗦  占卦  挣脱  恩点 B . 莫名其妙  嘻笑  梳妆  手帕 C . 横行霸道  订婚  胆怯  绑票 D . 顺水推舟  香按  赔偿  连贯
  • 2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上凌云山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随着5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 ,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很大份额。

    ③在抗洪救灾一线,子弟兵作人墙、当人堤,铸成坚实的铜墙铁壁 , 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④陈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民俗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亲临第一线调查研究,苦心孤诣 , 其精神令人感动。

    ⑤春晚是最强大的造星机器,许多登上春晚舞台的小人物昨天还一钱不值 , 一夜之间就成为风靡全国的顶级偶像。

    ⑥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⑤⑥
  • 28. 下列句子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选出语意最连贯的一项(   )

    ①孙犁的《荷花淀》则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中一群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仿佛是荷花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②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悠扬的歌声从荷花丛中飘出。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④王昌龄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采莲图画。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②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