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

更新时间:2024-09-30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八上·大渡口期末)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材料中说的“这场战争”是指(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对下面《鸦片战争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军民在多地开展反侵略的斗争 B . 中国被迫开放内陆地区的通商口岸 C . 在本次战争中英法两次入侵中国 D . 战后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日本
  • 3. 2023年6月26日是第36个国际禁毒日,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主题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拒毒、防毒的社会氛围。中国民族英雄、禁毒行动先驱者是( )
    A . 魏源 B . 林则徐 C . 陈化城 D . 道光帝
  • 4. 2018年9月,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北京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虎、猴、猪四大铜兽首首次在连云港展出。造成兽首铜像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 . 英国军队 B . 法国军队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 5.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 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
    A . 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 .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C . 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 . 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
  • 6. 1859年6月,英法联军发起大沽口战役,由于长途跋涉,英法联军并不是坚不可摧,可是清 政府忙于和洪秀全作战,加上麻痹大意,1860年大沽口完全落入英法联军手中。据此可知清军失败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的武器落后 B . 清政府未全力应战 C . 英法联军蓄谋已久 D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7.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 . 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 .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 . 没有彻底学习西方 D .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8. 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 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 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兴建天王府 B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9.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该方案并未付诸实践,此方案指的是( )
    A . 《资政新篇》 B . 《 天朝田亩制度》 C . 《 海国图志》 D . 《定国是诏》
  • 10. 奕诉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就可以镇压人民的反抗,封建统治便可以长治久安。由此可见,洋务派筹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C . 维护清政府统治 D .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11. 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材料中“新的气象”是指( )
    A .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B . 革除了缠足等社会陋习 C . 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D .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12.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 13.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 . 割地赔款 B . 开埠通商 C . 设立工厂 D . 协定关税
  • 14. 如图名为《时局图》,其反映了19世纪末的哪一现象(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义和团运动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与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 . 自强与求富 B . 公车上书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与科学
  • 16. 有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失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7.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
    A . 谭嗣同 B . 杨锐 C . 杨深秀 D . 康广仁
  • 18.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 是 ( )

    扯线木偶

    A .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 .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19.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

    主题是( )

    《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A .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 20. 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数次代表清政府屈膝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在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他应是( )
    A . 李鸿章 B . 曾国藩 C . 左宗棠 D . 张之洞
  • 21. 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的文献。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 天朝上国的彻底崩溃 B . 新兴力量的日益崛起 C . 政治民主的积极尝试 D . 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
  • 22.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原则启发了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中的哪项内容(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他旨在( )
    A . 号召民众救亡图存 B . 宣传社会改良思想 C .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 . 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 24. 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25. (2023八上·高州月考)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 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C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6.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为孙中山先生写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死后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其“未竟之功”是指( )
    A . 未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 未能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 C . 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2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至上法律,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宪法的有关精神,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材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 照搬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B . 继承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文 C . 借鉴了世界先进的立法精神 D . 得到了行之有效的贯彻落实
  • 28. (2023八上·东莞期末) 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4倍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封建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B . 清末民初人口迅速增殖 C . 中华民国得到列强认同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9. (2024八上·昌平期中)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 从封闭走向开放 D . 从专制走向民主
  • 30. “他早年编练新军,思想一度趋新,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他的野心不断膨胀,日后竟然背离民主,复辟帝制。”“他”是( )
    A . 吴佩孚 B . 汪精卫 C . 宋教仁 D . 袁世凯
  • 31.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 帝制复辟 B . 军阀混战 C . 日本侵华 D . 西方列强侵略
  • 32. 胡适曾写道:“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胡适意在( )
    A . 否定传统文化 B . 推动文学革命 C . 提升平民地位 D . 批判封建伦理
  • 33. 192 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她们分别是王兰、奚浈、查晓园、邓春兰、 杨寿璧、赵懋芸、赵懋华、韩恂华、程勤若。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先例的开创得益于(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共产党成立
  • 34. 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 . 民主共和 B . 爱国救亡 C . 民主科学 D . 君主立宪
  • 35. (2024八上·峰峰矿期中) 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 . 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 . 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 . 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36.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 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报道说明了( )
    A . 新 闻 报 道 可 以 作 为 研 究 史 料 B . 年 代 久 远 难 以 还 原 历 史 真 相 C .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记叙 D . 报刊记录历史史实更加可靠
  • 37. 今年的4月25 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 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下列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3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 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 近代化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 社会主义改造
  • 39. “(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被迫向帝国主义进行交涉,巴黎和会的代表陆徵祥等竟不敢签字和约。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一胜利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 . 孙中山的激情呼吁 B . 北京学生游行示威 C . 陆徵祥的爱国热情 D . 人民群众大力推动
二、材料题:共3大题,共40分。
  • 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1)割让①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1)割辽东半岛、②全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2)赔款白银2亿两

    (3)开放重庆等四处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③

    (1)赔款白银4.5亿两

    (2)划定北京④_为使馆界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天津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1. (1) 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战争及条约的共同影响。
    3. (3) 根据上述材料,请提炼列强侵华过程的两点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4. (4) 面对三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列举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一例。
    5. (5) 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些战争的结果中吸取哪些教训?
  •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我们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出发往民间去,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一部分学生领袖“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 (1) 根据材料一 ,请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五四运动的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明促成他思想改变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的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 (1) 请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指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探索的事件和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事件。
    2. (2) 根据材料,选择相互关联的几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价值取向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