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蜡烛成像仍在 B处 B.蜡烛成像在 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①如图甲,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②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 f2=5cm的凸透镜,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③小焦同学发现,在②的基础上,不移动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如图乙,光屏上也能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下图是一款“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仪器使用说明书及实验装置示意图。
神秘的“铁棒”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当你来到青藏高原时,一定会在铁路旁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路基两旁时不时会闪过一排排齐刷刷插入地底的“铁棒”。
这些“铁棒”的名字叫做热棒,它是用来给冻土降温的。所谓冻土,就是指温度低于0℃时水分冻结的土壤或疏松岩石。一碗水全成了冰,这些冰的体积要大于原来液态时的水,青藏高原的冻土在夏季会松动而冬季又重新冻成固态变得坚硬,体积也膨胀起来,这冬夏之间的变化对于铁路来说是致命的,反复冻融容易造成土层结构破坏、地基承载力降低、边坡失稳等不良结果。
一根热棒的长度有7m,我们在可可西里路段看到的热棒有5m都插在冻土里,露出地面的两米热棒上面焊接着一层层散热片,热棒的中心是空的,里面有大量的氨气,氨这种物质极易汽化、液化。冬天,地下温度高于空气温度,热棒底端的液态氨汽化成为气体,从地下吸收大量的热。汽化生成的氨气上升到热棒的顶端,因为空气温度低,这些氨气液化成为液态,同时向空气中放热。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氨又流回到热棒底端,再次吸热汽化,这样循环往复,就把热从地下传输到空气中。到了夏天,空气温度高,地下温度低,热棒下端的液态氨不会汽化,热棒停止工作。热棒具有单向导热性,将热从地下传输到地上,保持了冻土层的低温状态,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