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三上·河北) 夏桀“武伤百姓”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纣重蹈覆辙,武王“吊民伐罪”而周兴。这让周公明白“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周公的这一思想( )
    A . 颠覆了夏商的“天命观” B . 注重保护小农经济 C . 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 D . 弱化了对天的信仰
  • 2. (2023高三上·河北) 汉朝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主张,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汉朝( )
    A . 基层治理卓有成效 B . 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 律令呈现伦理色彩 D . 法律的实用性增强
  • 3. (2023高三上·河北) 贞观初,太宗说:“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据此可知,唐太宗( )
    A . 强调改良军事技术以维护统治 B . 主张治国理政需听取谏议 C . 宣扬个人功绩以震慑藩镇势力 D . 倡导选拔对国家有用人才
  • 4. (2023高三上·河北) 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坊郭户成了户籍制度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由此可知,宋代( )
    A . 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B .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 . 城乡二元对立缓和 D . 坊市制度走向崩溃
  • 5. (2023高三上·河北) 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入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旨在( )
    A . 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 B . 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 . 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 D . 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 6. (2023高三上·河北) 秘密组织是由下层劳苦群众为了互助互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清朝前期,活跃的秘密组织影响巨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由此可知,清朝前期的秘密组织( )
    A . 暴露出当时社会危机严重 B . 主要由于土地兼并导致 C . 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 7. (2023高三上·河北) 从1888年底开始,一些日本间谍潜伏在施工中的威海卫炮台以及威海卫通向荣成的道路、荣成湾附近,对威海、烟台、荣成等山东半岛一带进行详细调查,提前摸清了清朝军队在山东半岛的布防情况。这表明( )
    A . 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 . 清朝军队国防意识落后 C . 日本借鉴洋务运动成果 D . 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 8. (2023高三上·河北) 如图中文字为:“广东之北伐队现已陆续开至上海,均系广东之潮兵。现在苏浙民军已均调至。广东潮兵来上海者约万余人,现正预备军士皮衣,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云。”这折射出当时( )

    A . 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 B . 督抚推进“东南互保” C . 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胶着 D . 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
  • 9. (2023高三上·河北) 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各自在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
    A . 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 .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 . 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 . 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 10. (2023高三上·河北) 如图是我国某位画家1950年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B . 工业化战略激发了工人劳动热情 C . 工业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D . 民众为新中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 11. (2023高三上·河北)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行了从“简政放权”到乡镇机构改革、村级事务“四民主一公开”、“小巷总理”直选、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等措施。这表明山东( )
    A . 基层治理效率提高 B . 村民自治意识不断增强 C . 基层民主日渐完善 D . 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
  • 12. (2024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有学者指出:“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农夫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B . 种植经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C . 农耕经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D . 农业活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 13. (2023高三上·河北)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圣经》是学校唯一的教科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教会学校( )
    A . 维护了欧洲的君主统治 B . 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C .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D . 导致了中世纪的黑暗腐朽
  • 14. (2023高三上·河北) 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
    A . 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 . 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 . 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 D . 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 15. (2023高三上·河北) 1910年是墨西哥独立运动爆发100周年,这一年墨西哥全面挖掘和清理特奥蒂瓦坎遗址,并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总统迪亚斯参观国家博物馆,且在阿兹特克历法石前拍照。庆典现场有大量墨西哥人穿着阿兹特克服饰,跳着阿兹特克舞蹈。这些活动意在( )
    A . 为墨西哥现代化奠定基础 B . 削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C . 重新建构古印第安人历史 D . 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观念
  • 16. (2023高三上·河北) 1963年,有学者指出:“人们能够制订一种经济政策,它既能保持进行创新和追求效率的强烈市场动机,同时仍能十分慷慨地对待需要帮助的人。”该学者主张( )
    A . 改革民生服务以缓和社会矛盾 B . 加强国家经济干预恢复经济发展 C . 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D . 从根本上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平民社会趋向

    材料一

    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以历史观察者的身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 18.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90年代中期,严复在天津连续发表《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提出要救民族于水火,就要“愈愚、疗贫、起弱”,而这关键在于教育启蒙。严复利用其学贯中西的优势,吸收斯宾塞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进化论为依据,力倡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教育论。严复的西学教育并不是全盘西化,他以“有用”为准绳,对中学坚持去其“旧染”,用新式教育陶冶国民,其目的是更深刻、更冷静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痼疾,以便在吸收西学时,避免产生“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后果。严复在高度关注正式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留学教育,将之视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与传统单一的儒家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摘编自周建超《论严复与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归纳严复教育改革的特点。
  • 19.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告上了《人民日报》

    材料一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广告,这是《人民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材料二 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引起一场风波。支持者说:“机床既然容许买卖,为什么不能登广告?”

    反对者说:“不管怎么讨论,上面没有发布生产材料已经成为商品,贸然把广告登出去,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

    “政治错误”!这四个字在当时很可怕。除了担心犯下政治错误外,大家还担心一旦登出广告得罪了物资部门,以后有求于对方时不好办。

    “如果出事,大不了不当厂长了,我已经做好了蹲监狱的最坏打算。”

    ——据刘伦宝回忆(1978—1991年任宁江机床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材料三 当年(1979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一篇《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现行的沿用了多年的机电产品分配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报纸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对“产销直接见面”的一些看法》,认为宁江机床厂的做法“没有很好体现以计划调节为主”的原则,“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据1979年《人民日报》等整理

    结合材料,以“改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20.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06年巴黎新桥

    材料 新桥建于1606年,是现代城市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它一改中世纪桥梁传统,它的长约为232米,宽约22米,比任何一条城市的街道还要宽阔。同时,没有在两侧建造房屋以使行人能够清晰地观赏塞纳河的景致。新桥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桥上的步行道。这是现代社会上最早出现的步行道,也是最早启发欧洲人分离人流和车流的发明。人行道被抬高将近半尺,配套像阳台一样的观景台,越来越多的巴黎人走出家门走上新桥。

    新桥的建立还打开了巴黎的公共娱乐空间。桥基下面的公共沐浴开始流行;不同阶层的人在新桥接触,信息的传播催生了法国的报纸,新闻里出现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也总是能张贴在桥上……新桥,成为少有的真正塑造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

    ——摘编自[美]若昂·德让《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新桥是巴黎走向现代起点的证据?概括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