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莱钢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9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4高二下·中山期末)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货币的形制各有特点,主要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即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战国时期( )
    A . 重商主义十分盛行 B . 货币流通受到阻碍 C . 国家分裂局面加剧 D . 区域经济获得发展
  • 2. (2023高二上·辽宁期末)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刺史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
    A .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B . 完善了汉代中央监察体系 C . 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 D . 有利于防止刺史权力扩张
  • 3. (2024高二上·丰城开学考) 唐初,规定“民有见业农者,不得转为工贾。”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的情形。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重农政策的废除 B . 赋税制度的演变 C . 法律制度的约束 D . 多种经营的出现
  • 4.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袁氏世范》最初是宋代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刻版印刷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宋代家训( )
    A . 体现了儒学思辨特征 B . 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 . 成为了封建统治工具 D .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 5.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明代晚期,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作出规定:“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同甲即时劝解和释,如有不听劝解,恃强凌弱,及诬告他人者,同甲相率禀官,官府当时量加责治省发,不必收监淹滞……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劝谕,务令讲信修睦,息讼罢争……”这项措施是(   )
    A . 实行里甲制 B . 推行十家牌法 C . 实行乡里制度 D . 制定什伍连坐法
  • 6.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下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

    时间

    财政总收入

    田赋

    盐税

    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

    4.854

    约3,000多

    约500

    540

    1911年

    30,191

    约4,800

    约4,600

    约4,300

    A . 清末新政主要针对税收进行调整 B . 晚清时期国内商品市场不断萎缩 C . 税收变迁中蕴含近代化转型因素 D . 海关的关税成为晚清最大的税源
  • 7.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1865年,上海的第一批煤气灯在南京路上被点亮,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一些商家和居民在商铺和家庭中竟相使用煤气灯。这反映了上海(   )
    A . 社会生活逐渐改变 B . 洋务运动稳步推进 C .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 . 崇洋媚外日益盛行
  • 8.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反映了(   )
    A . 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消失 B . 平等观念成为主流 C . 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传播 D . 政党政治基本实现
  • 9.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增建交国数变化曲线图。该图反映出我国(   )

    A . 外交成果深受国内国际局势的影响 B . 外交陷入低迷是由冷战结束所导致 C . 外交政策制定由世界形势变化决定 D . 外交高峰均受“一边倒”方针的影响
  • 10.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地区是粟、水稻的原产地 B . 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绵羊 C . ③地区是咖啡、辣椒原产地 D . ④地区最早栽培玉米和小麦
  • 11.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为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派兵远征北非和意大利,但在542年被迫中途停止。这一变动发生的背景是(   )
    A . 封君封臣权力的膨胀 B . 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兴起 C . 阿拉伯帝国逐渐崛起 D . 鼠疫造成帝国人口锐减
  • 12.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1800—1801年,从孟加拉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品有140万英镑,仅仅9年后的1809—1810年,就降到了33万英镑,而且此后继续快速下降。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 . 印度在英印贸易中处于顺差 B . 英国民众棉布消费逐渐减少 C . 印度的棉纺织工业逐渐衰落 D . 英国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 13.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20世纪的美国政治体制下,文官不仅直接服务于总统,而且服务于国会。国会有时甚 至采用直接授权一些高级文官在行使职权时可以不受总统控制的办法来牵制后者。这表明美国文官( )
    A . 具有制衡总统的权力 B . 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C . 遏制了行政权的扩大 D . 削弱了国会的权力
  • 14.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为控制中东石油,排挤英国在中东的传统势力,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不惜运用金融权力,迫使英国从埃及退兵,并使其最终丧失了对中东的控制权。据此可知(   )
    A . 石油是引发中东冲突的根源 B . 美英之争取代美苏全面对抗 C . 美英之争引发中东石油危机 D . 金融工具服务美国对外战略
  • 15.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某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历史小论文,并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1.工业革命与城市化问题

    2.二战后基层自治的发展

    3.联合国倡导和积极推动

    4.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方向

    A .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B .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 C . 民主化与法制化趋势 D . 社区组织形成与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东京城的新形态
    城市是时代文明的象征,与以往历代的都城相比,北宋东京城呈现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新形态。

    材料一  城市布局

    北宋东京城

    经过从后周世宗到北宋徽宗近150年的营建,东京城发展为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人口超过百万的世界级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是唐长安城人口在开元天宝年间的3倍余。众多的人口、紧凑的城市空间,在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同时,也必然促使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发展。

    ——摘编自朱金《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

    材料二  城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中孙羊店的西面一个十字路口,有两处社会空间引人注目,一处是东北拐角处的说书处,一处是西南角,两坡顶的建筑北面是一个竹棚,有许多人围坐着在听一个老人说书。宋代都城勾栏瓦肆中日常生活的情境,为我们叩开了解读宋代城市空间一个叙事通道。

    ——摘编字朱海声《日常生活视城下的北宋东京(汴梁)城市空间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宋东京城的新形态予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7.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万里茶道

    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俄之间形成了一条横跨亚欧大陆,长达13000多公里,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被称为“万里茶道”。

    它以汉口为起点,经恰克图到达俄国,又从俄国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最初,茶叶贸易的经营者是来自非产茶之省的晋商,他们采运两湖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运至中俄边境口岸,再由俄商贩运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9世纪中叶,中俄茶叶贸易进入鼎盛时期,汉口成为对俄输出砖茶最主要的港口,俄国人依靠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垄断了汉口茶市,相继开办了顺丰、新泰、阜昌和百昌等砖茶厂,实现了茶叶采购、制造、销售和贩运的系列操作。19世纪末期,由于印度茶、锡兰茶的竞争,汉口茶叶港的地位受到威胁,汉口茶市的英国商人转而收购印度茶叶。1905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通车,汉口的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对华茶进口采取的关税壁垒政策,输俄茶叶贸易日趋衰落,在汉口的几家俄商茶厂相继关停,俄商独占汉口茶市半个多世纪的局面从此结束,长达两个世纪的万里茶道终于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刘再起《中俄茶叶之路:繁荣了200年的国际商道》

    1. (1) 指出中俄“万里茶道”的主要特点。
    2. (2) 概括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万里茶道”兴衰的原因。
  • 18.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奇迹

    材料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毛泽东判断:“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从1938年12月起,毛泽东反复强调经济建设的问题:“以后会有那样一天,没有钱,粮食困难,怎么办呢?不饿死不解散就得要生产。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应。”

    ——摘自宫正《简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根据地人民负担一定要有个限度,只有自己动手搞生产是最靠得住的办法。1939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参政会上发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朱德提出了屯田军垦的构想,发现了适于垦荒的烂泥洼,并取名南泥湾。1941年春,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鼓舞下,王震率359旅进驻南泥湾,上至旅长下至伙夫,都编入生产小组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到1943年,359旅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完成了王震提出的“二人一猪、一人一羊、十人一牛”的指标,初步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的自给自足目标。

    1941年12月12日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实行南泥湾政策,毛泽东亲自题词称359旅是“发展经济的先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以身作则,亲自种菜、种粮、纺纱、织布等。全边区机关、学校的大生产运动,满足了自身大部分需要,丰衣足食的美好蓝图也渐成现实。大生产运动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劳动英雄,而且以英雄为楷模的劳动竞赛也在边区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英模运动走向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

    如果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那么,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则使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也踏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摘编自于隶群、张廷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以“奇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9. (2023高二上·济南期末)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 (1) 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 (2) 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 (3) 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 (4) 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