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备战高考·高政二轮复习专练:24 继承发展中华...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2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二上·龙门月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与讴歌,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该诗词反映了当时经济状况

    ②诗词可以离开物化形式,呈现出恒久的艺术魅力

    ③优秀文化能教化育人,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指引

    ④诗词作为经济政治的派生物,独立于实践之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2023高三上·东丽期中) 继贵州“村BA”之后,贵州“村超”再次网络爆火,不仅复兴了苗舞、苗节和苗寨等地方特色文化,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这表明( )
    A .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B .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C . 文化在包容中实现自我发展 D . 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 3. (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很多老物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板车、犁、耙、磙子……但它们总能勾起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这是因为老物件( )
    A . 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B . 是特定时代文化的物质载体 C . 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D . 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 4. (2023高二上·合江月考)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2高二上·庆安期中)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文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与文明一直交织共融,相伴而行。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和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4高二上·舟山期末)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巩固根本、培养元气,身体才能充满活力、保持健康、益寿延年。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这个“本”、“元”就是(    )。
    A . 爱国主义 B . 时代精神 C . 核心价值观 D . 中国梦
  • 7.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开始,中华民族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以此祈福避祸,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开启新的一年;每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欲断魂”的行人们集体追忆着逝去的故人;到了中秋月圆夜,“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人与古人遥相呼应,寄相思于明月。这些节日习俗的流传(     )

    ①利于克服中华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能够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维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稳定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形成的集体记忆

    ④能为一代代中国人烙上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印记、文化符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4高二上·龙门月考) 电影《长安三万里》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唐诗,音乐、舞蹈、书法、服饰等都很好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讲述中。影片借鉴日韩“双男主”叙事模式,用视觉化语言展现诗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坚持和块择,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美学。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取材积极向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全面学习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④其传播手段的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24高三上·浏阳月考) 2023年9月28日上映的《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志愿军群像为主线,全景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讲述抗黄援朝战争三年的恢宏史诗。影片以紧张激烈的情节再现了各个战线的战士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精神,激荡着爱国主义的动人情怀,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由此可见,该作品( )

    ①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凝结着坚强不屈的民族意志,浸润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体现着爱国主义的主题,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4高三上·广信月考)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

    ①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③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精神特质与精神风貌

    ④是教育界应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精神支柱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3高二上·武汉月考)  邯郸是许多成语的源发地,有1500多条成语直接或间接与邯郸相关。在邯郸市区的河边、公园等地随处可见成语的石雕。以下做法有利于让成语文化绽放新活力的是( )

    ①深挖成语的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成语典故讲述方式

    ②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③通过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成语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④发挥石雕作为成语文化在培养人塑造人方面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4高二上·承德月考)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传承优良家教家训(   )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使人们向上向善,厚植家国情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23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无论理论上或者实践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 14. (2024高二上·龙门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到2015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体路径;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进一步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再到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需要各国坚定不移地共同抗疫;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应对;军事冲突、贫困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也需要全人类携手解决。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发展“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我们要坚持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自然观: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1) 结合材料一,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中国不断完善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