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
    A . 林则徐奏折 B . 林则徐雕像 C . 林则徐纪念邮票 D . 连环画
  • 2.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常常认为“世界”秩序如图同心圆一样,但这一认知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一个“化外之国”打破。这一认知被打破始于( )

    A .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 B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C . 清朝设立总理衙门 D .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 3. (2023八上·开平期中)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 .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4.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5. “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军事力量的强大 B . 殖民霸权的建立 C . 商品输出的需要 D . 禁烟运动的开展
  • 6.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掠夺至海外的马首铜像捐赠仪式2019年11月1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捐赠者何鸿燊同意将铜像回归原属地。这尊马首铜像应该放回(   )
    A . 故宫 B . 圆明园 C . 颐和园 D . 承德避暑山庄
  • 7.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 .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 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 8.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天京陷落 C . 天京事变 D . 定都天京
  • 9. (2023八上·开平期中) 欧洲学者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由此可见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 10.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图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示意图中,洋务运动应填写在哪一处( )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4·凤凰模拟) 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他喊出了下列哪个派别的心声(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12. (2023八上·开平期中)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 . 创办军事工业 B . 开办民用工业 C . 建立新式海陆军 D . 兴办新式学校
  • 13.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4. (2023八上·开平期中) 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认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果为哪次战争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最有可能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 16.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 .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D . 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7. (2023八上·开平期中)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欧美各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 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 18. (2023八上·开平期中) 甲午中日战争中,只有李鸿章的淮军参与对日作战,光绪皇帝下了几道诏书去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普通百姓对战争要么毫不知情,要么毫不关心,许多前线官兵的家属甚至来信叮嘱“善自为计,勿当前敌”。这表明( )
    A . 指挥失误导致中国战败 B . 武器落后是战败的主因 C . 清廷不断强化地方控制 D . 国人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 19.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20. (2023八上·开平期中)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
    A . 训练新式军队 B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 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21. (2023八上·南海期中) 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
    A . 取得了巨大成功 B .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22.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这一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也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该材料评价的“运动”是(  )
    A . 禁烟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23. (2023八上·渌口期末)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24. (2024九上·广州开学考)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
    A . 提倡发展社会主义 B . 关注民生问题 C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 . 主张民主共和
  • 25.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26. (2023八上·开平期中) 某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段话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 .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 . 改变了社会风俗文化 D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27. (2023八上·开平期中) “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结束了封建帝制 C .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8.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29. (2023八上·开平期中) 右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A .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 近代化的探索
  • 30. (2023八上·开平期中)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图中熊代表俄罗斯,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历史现实,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其创作的背景应是( )
    A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 C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
  • 31.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在1858年与英法的天津谈判中,咸丰帝和其朝臣最不能容忍的是“公使驻京”这一内容。咸丰帝甚至打算以全免进口关税换取公使不驻北京。而当时西方国家互派大使常驻对方首都,已经是外交惯例。为此,清朝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抗争,致使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摘编自任世江《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材料三 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战局(甲午战争)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伏荣玺《甲午战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态的影响》

    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娥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外交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以此为借口使战争升级的表现。
    3. (3)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什么?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指的是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中20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这一屈辱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 32. (2023八上·开平期中)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3分)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经过30年的建设,中国创办的较大规模的企业达10个。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但“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汉海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国外先进战舰14艘……并且,中国大陆上开始出现铁路,还架设了电报……

    ——摘编自《清史稿》

    材料三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举出一例该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1. (1)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33. (2023八上·开平期中) 追随伟人足迹,感悟爱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早年活动大事表年表

    材料二 图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 (1) 根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从材料二提供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试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3. (3) 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