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 1.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基是在(  )
    A . 夏商西周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春秋战国时期
  • 2.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 B . 以维护君权为前提 C . 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 . 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
  • 3.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
    A . 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 . 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 . 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 . 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 4.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  )
    A .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5.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隋唐时期,冰雪活动几乎遍布北方的室韦、回鹘等各个游牧民族。明朝时,“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皇城内外的百姓,在河水冰冻处拉床糊口,冰床往来不绝。这体现了(  )
    A . 中国具有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 B . 冰床作为代步工具开始于明朝 C . 民族间生活习俗交流加强 D . 冰雪活动在民间全面普及
  • 6.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
    A . 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 B .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C .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 D . 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 7.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人头税的废除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出现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8.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
    A . B . 西夏 C . D .
  • 9.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大金得胜陀颂碑》于1185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农历七月二十八日立碑,发现于今吉林省扶余市拉林河,碑文为女真字、汉字双面刻写,共有金文约33行字。该文字创立于(  )
    A . B . C . 蒙古 D . 西夏
  • 10.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如图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

    ②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

    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此画属于风俗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 . 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 . 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 . 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 . 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 12.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 . 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 . 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D . 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 13.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 . 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 . 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 .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14.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B . 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C . 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D . 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 15.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下列口号或主张,属于《海国图志》主旨思想的是(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16.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
    A . 主张“中体西用” B . 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 . 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 . 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 17.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 . 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 . 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 .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 18.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 . 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 . 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 19.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 20.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签令颁发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其“方略”第二条为“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之基本主旨,各战区应本此主旨,酌定攻守计划,以完成其任务”。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是迫于全国抗战压力的无奈之举 B . 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C . 反映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心态 D . 是基于现实状况作出的合理决策
  • 21.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 .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C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D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22.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顾维钧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 . 民众的爱国热情往往带有非理性成分 B . 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取得成功的外交 C . 只有“人民外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权益 D . 顾维钧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 23.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苟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
    A . 实行地方自治 B . 分阶段逐步展开 C . 直接参与国事 D . 保障人民的权利
  • 24.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成立中华民国 C . 谋求民族独立 D . 发展资本主义
  • 25.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 . 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 . 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 . 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 . 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50分)
  • 26.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缩影和反映。

    读图,对比宋元书院的分布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7. (2023高一上·和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两则原文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 (2) 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据材料二,请判断两者分别运用了哪种史观,并任选其一结合材料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 (3) 请简要描述三幅图中中方政府的态度立场。你认为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并说明理由。
    4. (4) 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历史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