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河北) 据考古资料,在浙江好川墓地和温州老鼠山墓地以及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等,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璧和玉琮上图案一致的台形镶嵌玉片;在更晚时期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这说明新石器时代( )
    A . 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 B . 各大文明区相对稳定又不封闭 C . 具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 D . 神权与王权结合阶级社会到来
  • 2. (2023高三上·河北) 西周金文资料康簋铭文提供了有关西周井田制和在宗法关系之下以井田分封子弟的重要资料。《礼记礼运》篇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说明了(   )
    A . 礼乐制促成生活等级化 B . 宗法制是井田制的基础 C . 分封制具有绝对稳定性 D . 君统与宗统统治相结合
  • 3. (2023高三上·河北) 如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

    A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渐趋激化 B .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 C .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D .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 4. (2023高三上·河北)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 . 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 . 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 . 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 5. (2023高三上·河北) 《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习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
    A .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 .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 .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 6. (2023高三上·河北) 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A . 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 .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 . 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 . 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 7. (2023高三上·河北) 明宣宗时期,督抚在一些省份已经成为常驻官员,深度介入到地方的各项管理事务之中。此后,督抚从最初仅发挥监察职能逐渐演变为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巡抚,继而成为统领数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督抚职能的演变(    )
    A . 表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 弱化了朝廷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改善了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 D . 进一步健全了明朝的中央官制
  • 8. (2023高三上·河北) 军机处设立之初军机大臣并无助手,随着事务增多,军机大臣开始配备得力助手(称为军机章京,官秩七品)帮忙处理文书。如表为军机章京所获荣耀,这反映了清代(   )

    A . 军机处内部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B . 军机处逐渐成为专制皇权隐患 C . 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 . 权力机构设计兼顾集权与效率
  • 9. (2023高三上·河北) 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

    A . 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 B . 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 . 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 D . 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 10. (2023高三上·河北) 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
    A . 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需要 B . 凸显了红色政权政策灵活性 C . 意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基础 D . 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 11. (2023高三上·河北) 2023年11月,习近平在旧金山亚太会议上指出:30年来,我们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下一个30年,我们要秉持初心,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之道,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这表明中国(   )
    A . 引领并主导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 . 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 .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合作的新思路 D . 努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 12. (2024高一下·南京月考) 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了一个公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据此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
    A . 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 B . 蕴含人本主义理念 C . 阻碍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D . 强调城邦利益至上
  • 13. (2023高三上·河北) 下表所示为英国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大宪章》(   )

    A . 在法律层面上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B . 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 C . 使英国由议会君主制转为共和制 D . 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
  • 14. (2023高三上·河北) 现代美国法学家梅利曼在其著作中揭示了大陆法系变化的三个主要取向:一是“非法典化”,法官(法院)解释法律的现象愈趋普遍;二是“宪法化”,即新的宪政主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着社会;三是“联邦化”,即欧共体立法在效力上高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立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民族国家理念遭到严重破坏 B . 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相互交融 C . 世界力量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 . 宪政主义获得欧洲广泛认同
  • 15. (2023高三上·河北) 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
    A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 . 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 . 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 . 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 16. (2023高三上·河北)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   )
    A . 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 B . 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 C . 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 D . 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4道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位置不对将影响你的得分。
  • 17.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和继承。中国古代御史可弹勒一切官吏,其中,犯法违纪的朝廷命官是御史弹劾的重点对象。御史纠弹内容极为广泛,凡官吏失职,违法犯罪,以至个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婚姻亲事、酗酒失态等,无不在纠弹之列。御史的弹劾程序包括提出弹劾、受理弹勃、审理弹动到裁判弹劾等过程。在大多数时期,不必通过上级层层备案或报批,奏疏可直达天子。

    ------摘编自邱永明、朱莲华《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探析》

    材料二在中古英国,弹劾主要是议会与国王之间就控制政府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形式。从表面上看,议会针对的似乎是政府官员,但从根本上,议会是要通过打击依附王权的政府官员,来主体的操纵的情形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方严格遵守法定的或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弹劾过程中,下院的控诉、被弹劾者的辩护和上院的判决甚至是国王的赦免和批准判决的行为,都是严格按照制度本身的要求进行的,致使弹劾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摘编自汪庆红《监察与制衡——古代中国与中古英国权力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弹劾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英国弹劾制度与古代中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共同价值。
  • 18.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50-2021年五个年份的GDP总量(单元亿美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整体发展特点,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 19. (2023高三上·河北) 【16-19世纪的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6世纪至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上表罗列了16—19世纪世界史中的多件大事,请选择同类型的事件,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0.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和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