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kg
B . 学校六层的教学楼高度约为18 m
C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
D . 中学生正常跑完100 m时间约为9s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A . 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
B . 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 . 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 . 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
-
4.
(2024九下·南海模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 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 . 风雨送春归
B . 飞雪迎春到
C . 已是悬崖百丈冰
D . 犹有花枝俏
-
5.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冰箱”。水通过毛巾从铁皮箱上面的水盆渗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慢慢蒸发,从而使铁皮箱内温度降低。则“冰箱”的物理原理是( )
A . 汽化吸热
B . 熔化吸热
C . 液化放热
D . 凝固放热
-
6.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小明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把天平调节平衡,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放入0.4g的沙子,才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左盘放入物体,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最后读出物体的质量为54g,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 54.4g
B . 54g
C . 53.6g
D . 无法确定
-
A . 位置变化,物体的密度也会变化
B . 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C . 体积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D . 一杯水喝掉一半,密度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如图所示是杭州亚运会期间使用的迎宾机器人。机器人与人能够用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机器人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递到人耳。机器人能接收人体发出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监测人体温度,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见机器人,说明它的表面发生了
(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
9.
(2024八上·高要期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如图所示,艺人先将糖放在勺子里加热让其
,再将液态糖汁倒在玻璃板上冷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糖汁塑形成画的过程中,糖汁温度保持不变,这表明糖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0.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小明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等实验器材,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盐水在第15min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需要
(选填“吸热”“放热”)。
-
11.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如图所示是我国某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汽车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发生
成像对司机造成干扰,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
12.
(2024·高要模拟)
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是广州市的地标,其总高度为600 m。如图所示,人们看到江面上塔的“倒影”其实是光的
形成的
像。塔尖的像与水面的距离为
m。
-
13.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如图所示,在“刷脸”取款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选填“凹”或“凸”)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人脸稍靠近摄像头时,摄像头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
(2024八上·高要期末)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
V和液体与量杯总质量
m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量杯的质量为
g,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三、作图题:本题7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6分、17小题8分,第18小题6分,共20分。
-
-
19.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小明所用的体温计如图所示,体温计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如图他测量的体温示数为
℃。
-
-
(1)
小明选取了一个粽子用保鲜膜包好(忽略保鲜膜的体积),放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中称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测得粽子的质量是g。
-
(2)
因粽子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她借助一只烧杯,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粽子悬挂水中浸没(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然后将粽子取出,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给烧杯补水至标记处如图丙所示,量筒补水前后的刻度如图丁所示,则粽子的体积cm3。
-
-
21.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停表等。
-
(1)
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小明认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
(2)
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水(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
(3)
下表是两个小组的实验记录数据,请根据第2小组的数据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像可知,水要保持沸腾,除了达到沸点,还需继续
;
第1组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89 | 91 | 93 | 95 | 97 | 98 | 99 | 99 | 99 |
第2组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9 | 100 | 100 | 100 |
-
(4)
分析第1、2小组记录的数据,发现所记录的沸点不同,你认为最可能的____;
A . 酒精灯的火焰太大
B . 烧杯中水量太少
C . 其中一个小组用纸片盖住杯口
D . 加热时间过长
-
(5)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但是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比开水更严重,原因是。
-
-
(1)
由图甲可以测得凸透镜的。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
-
(2)
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蜡烛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
-
(3)
若把图丙中的凸透镜换成“另一个更薄、焦距更长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也可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在图丙凸透镜左侧的方框A中放一个焦距适合的透镜进行调节,这就是(填“近视”或“远视”)眼矫正原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
23.
(2024八上·高要期末)
一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54g,体积为50cm
3。(
ρ铝=2.7×10
3kg/m
3 ,
ρ水=1.0×10
3kg/m
3)求:
-
-
(2)
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求注水后的球总质量是多少?
-
24.
(2024八上·高要期末)
如图是我国“奋斗者”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
, 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 求:
-
-
-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
25.
(2024八上·高要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智能汽车
某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
汽车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因此为汽车研制了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如车速、油耗等,从而确保驾驶安全。
-
(1)
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选填“黑”或“白”)色;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小(选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
(2)
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夏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
-
(3)
在图乙所示光路图中,若光线b竖直向上,光线c水平向右,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驾驶员就需要将图乙中虚线框内的整体装置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选填“增强”或“减弱”)显示器的亮度,改善成像效果;
-
(4)
HUD在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结合图丙信息判断,为克服上述难题,挡风玻璃可选用(选填“厚度均匀”、“上厚下薄”或“上薄下厚”)的形状;
-
(5)
该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行驶时,当驾驶员前方呈现“车速79”时,则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