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为了参加学校开展的“缅怀英雄,强国有我”主题活动,同学们准备把下面的材料制作成板报,供大家阅读学习。
  • 1. 语段阅读

    在天安门广场中心wēi ____然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纪念1840年以来,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而兴建的。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huì ____集了全国著名的文史专家、建筑家、diāo ____刻家和技高一筹的能工巧匠。纪念碑的碑身正面是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由周总理题写的碑文。它níng ____聚着对pǔ ____写了光辉业绩的人民英雄的缅怀之情。2014年,国家lóng ____重地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这里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1) 根据汉语拼音在横线上正确书写汉字,注意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
    2. (2) 为了把“垂”和“基”两个字写正确,请同学们注意:

      ①“垂”字第3笔是 

      A.一

      B.丨

      ②“基”是 

      A.上下结构的字

      B.独体字

    3. (3) 联系上下文写出“永垂不朽”的意思。
    4. (4) 下列句子中的“筹”字与文段中“技高一筹”的“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____
      A . 小刚抄写的板报行款正确,非常美观,比其他同学略胜一 B . 经过周密划,开国大典如期举行。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 (5) 看到纪念碑上的题词,同学们纷纷赞叹:“毛主席的书法真是 ____,苍劲有力!”
      A . 巧夺天工 B . 画龙点睛 C . 笔走龙蛇 D . 惟妙惟肖
    6. (6) 根据排比句的特点,把短语填入句中。下列选项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少年儿童不能忘记

      ②炎黄子孙不能忘记

      ③我不能忘记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____人民英雄,____人民英雄

      A . ①②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③①
  • 2.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意思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īn 笨zhuō 逃窜 干躁 风暴 泊烟(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 . lěi 琴xián 豪迈 瞬间 斗篷 浪淘风(颠簸) C . bàì 抱yuàn 投掷 眯蒙 澄碧 汤汤乎(水流小而缓的样子) D . xuē 缝xī 洒脱 咆哮 绵绣 尾而斗(掉落)
  • 3. 在班级展板“大美中国•夏天系列”这个专栏中,需要配上合适的诗句。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 )
    A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丁香结》的作者以奇异的想象,描写了自己想象的丁香盛开的美景,表达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B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将河比作了带子,还用了玻璃形容带子,从而更加体现了河水的清澈与明亮。 C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 . 《小英雄雨来》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没有人不否认京剧确实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B . 通过这次科技馆的体验之旅,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C . 能否团结一心,共同作战,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 D . 广泛阅读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 6. 围绕《书迷姐姐》这个作文题目,最能准确表达中心意思的一组材料是 ( )

    ①姐姐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

    ②我们在看电视,姐姐不看。

    ③姐姐看书看入了迷,叫她吃饭都没有反应。

    ④姐姐爱给我讲故事。

    ⑤姐姐经常不知不觉地看书到深夜。

    ⑥姐姐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

    A . ②③⑥ B . ①⑤⑥ C . ③④⑥ D . ③⑤⑥
  • 7. 句子训练。
    1. (1) 读下面“我们”玩竹节人入迷的句子,仿照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示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2. (2) 从下面有关戏曲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

    3. (3)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场面描写补充完整。

      学校运动会上,各班的参赛选手们 。扔铅球的李洋 ;跳高的张强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 8. 日积月累。
    1. (1) 谈到知音,我便想起了伯牙和锺子期。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弹琴,“以为。(填文中原话)”“”一词常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知道在古诗中体现朋友之情的诗句还有“。”
    2. (2) 在古诗中,以景抒情的诗句很多,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写道:“,江清月近人。”他又在《过故人庄》中抒发道“绿树村边合,”;王安石在《书湖阴先生壁》中描写“,两山排闼送青来”。大好山河需要爱国志士的守护,陆游感叹“位卑 ”,毛泽东赞叹“红军不怕远征难,”,鲁迅先生说:“,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9. 口语交际。

    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 (1) 根据演讲内容订一个标题:
    2. (2) 演讲开头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3. (3) 你的好伙伴丹丹比较害羞,害怕在大家面前讲话,因此她不想参加这个演讲比赛,请你劝说并鼓励她。
二、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 10. 阅读理解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睹:看见。②烹:烧煮。③舒雁:行动舒缓的大雁。④燔:烧,烤。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将弓射之 

      竞斗而讼于社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请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4. (4) 这则寓言,让你想起哪个成语或谚语: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色彩是健康的魔术师

    不同的颜色会让人产生错觉。

    为什么看到蓝色的汽车要小心追尾?因为即使处于同一位置,不同的颜色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如果跟着一辆蓝色的车就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

    为什么搬家要用浅色的纸箱,而保险柜大多是黑色的?其实色彩也是有重量的,相同的两个箱子,黑色的那个会使人感觉格外重,而浅色的就让人感觉稍微轻一些。有人通过实验对物体的颜色和重量进行了比较,发现相同的黑色箱子要比白色箱子看上去重1.8倍。这就不难解释,搬家时浅色的纸箱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色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两个人分别放入蓝色系和红色系墙壁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后再出来,结果发现红房间的人40分钟就出来了,而蓝房间的人70分钟后还没出来。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色彩所扰乱,在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充斥下,人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在装修艳丽的快餐店等人会觉得“度秒如年”。

    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带黑线条的深绿色重新油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劳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他们的疲劳感减轻了。

    1. (1) 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到蓝色的汽车要小心追尾。 B . 用黑色箱子要比用白色箱子装的东西多。 C . 工厂可以借助颜色来提高生产效率。 D . 在蓝色的房间里,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快。
    2. (2) 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 . 总——分——总 B . 分——总 C . 总﹣﹣分
    3. (3) 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色彩能给人带来健康。 

      ②作者举黑色的保险柜给小偷第一眼感觉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保险柜大多是黑色的理由。 

    4. (4) 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

      不同颜色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带给人不同的 ,带给人不同的 ,带给人不同的 

    5. (5) 第4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有什么作用?
  • 12. 阅读理解

    烛心

    ①六月的一天,乔迁新居。倒霉的赶上下雨,这会儿雨突然大了,还没收拾完毕,忽然又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ㅤㅤ

    ②“笃、笃、笃”,李薇刚摸到蜡烛和打火机,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ㅤㅤ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ㅤ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李薇的脑子急速地转着。此时屋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ㅤㅤ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ㅤㅤ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红红的蜡烛。 ㅤㅤ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李薇一下子愣住了,继而无力地蹲下来,扶住男孩的肩膀,脸却扭向一边,不敢和孩子面对面。

    突然,来电了,灯光明亮。屋外,雨停,出暖阳。

    1. (1) 这篇微型小说只有三百余字,情节却颇富变化,语言凝练且意味深长。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站在“台前”的小男孩和 ;藏在“幕后”的 
    2. (2) 选文有三处划横线的句子,对此描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
      A . 三处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 B . 这些句子像一根线串起整个故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 . 第一处划线句子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烘托了小男孩烦闷的心情 D . 这些句子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3. (3) 选文中李薇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____。
      A . 反感﹣猜疑﹣顿悟﹣拒绝﹣愧疚 B . 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愧疚 C . 拒绝﹣反感﹣猜疑﹣愧疚﹣顿悟 D . 拒绝﹣猜疑﹣反感﹣顿悟﹣愧疚
    4. (4) 对于题目“烛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 . 是指停电后蜡烛给小屋带来的光明 B . 揭示了这篇小说的主题 C . 代表着小男孩和妈妈的热心肠 D . 是对人物美好心灵的赞颂
    5. (5) 选文第⑦段是对李薇的 和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6. (6) 请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从心理、语言、动作等角度进行品读,感受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三、习作。
  • 13. 习作展示。

    微笑,是一种喜欢,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前行,生活更明媚,风雨成风景。请以“微笑着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

    要求: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