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C.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D.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笙歌富庶千门乐,市井喧哗百货通。
——(宋)朱淑真《游旷写亭有作》
柳枝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宋)白玉城《上元翫灯二甘》
资料卡片: ①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②又乐十字大街,四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农物。围画、花环。领林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③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东岭林巷。西榆林巷。——孟元老《东京梦华来》卷二《潘楼东街港》 |
主题 |
诗词 |
盛世景象 |
|
社会矛盾 |
|
民族关系 |
|
治国政策 |
材料一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此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 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到 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1.4 亿吨,比 1949 年增长 26.9%。
材料二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
1952 年 |
19.1 |
1.5 |
0.7 |
71.8 |
5.9 |
1956 年 |
32.2 |
53.4 |
7.3 |
7.1 |
0 |
材料三 1958 年——1960 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四 小岗村“1976 年——1979 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交售粮食 |
1976 年 |
35000 斤 |
230 斤 |
—— |
1979 年 |
132300 斤 |
800 斤 |
30000 斤 |
材料一:各国突然开始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赛跑,大家竞相奔向荒芜的地区。人们不仅需要它们,为了在那里出售自己的商品;人们需要它们,也是因为那里往往有许多在自己国内没有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原材料从殖民地输送到欧洲越多,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就越多,也就越驱使人们热心地寻找愿意购买它们的大量产品的地方。但这时的关键在于,没有哪个国家是知足的。殖民地越多,它建造的工厂就越多;工厂越多,它生产的产品也就越多,它就又需要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可是世界的土地是有限的,为了夺取新的殖民地或者哪怕是为了不让原有的殖民地被更强大的邻国夺取,人们就必须进行战争或者至少必须威胁要进行战争。
——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在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成为宿敌。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此,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此后,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1882年,德、意、奥终于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材料三: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在美国参战前,英国的海上封锁,成功地遏制了德奥集团从美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德国根据战前制订的“施里芬计划”,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打算速战速决,但这一战略由于过分低估对手的实力,最终失败了。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俄军短时间完成了动员并投入作战,英军也很快参战,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决定了德国速战的破产。德国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摘编《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的场景。大战造成的人力短缺,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导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随之增强。战后,一些欧美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