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上·雨花开学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及笄”指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 B .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 C . 一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之后是春分,芒种之后是夏至,寒露之后是霜降,立冬之后是小雪。 D . 《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 2. 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南宋哲学家,“莲花”在文中为“花之君子”。 B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 年,推出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C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D . 梁启超,号任公,思想家、学者,他的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 3. 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②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③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④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⑤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⑥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A . ④⑥①⑤③② B . ④①⑥③②⑤ C . ③②⑤④⑥① D . ③②④⑤①⑥
二、名著导读
  • 4. (2024九下·舟山开学考) 名著阅读

    ①“橄榄核舟”: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年间,陈祖章雕橄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仅一件传世。

    ②古今中外,舟成了世人寄予梦想的载体,小到径寸核舟,大到载人飞船的“神舟”系列、货运飞船“天舟”系列。从大海深处到浩瀚宇宙,舟载着他们的希望,追寻梦想。

    ③尼摩船长驾驶①____(艇名)穿梭于大海深处,为反抗压迫、伸张正义而不懈战斗;②____(人名)笔下的老头子,驾舟进出被敌人封锁的苇塘,运送粮食,护送干部,神出鬼没,智勇双全;李汝珍所写《③____》中,唐敖与多九公、林之洋乘舟出海游历,见识海外奇国的奇风异俗,营救了一些由花神降生的女子。

    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

    1. (1) 根据要求,在上文横线处填空。
    2. (2) 请选择下列名著及相关人物(任意两项),结合相关情节,围绕“梦想与方向”,理解上文潘菽所说的这句话。

      A、《西游记》唐僧   B、《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D、《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E、《红岩》江姐

三、诗歌鉴赏
  • 5. 诗歌鉴赏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①

    【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②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所作。

    ②林景千寻:指洞庭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壮丽。

    上面的诗歌和李白《行路难(其一)》都引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其作用是否相同?参考下面“用典”的四种作用,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小贴士 用典的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炼,内涵丰富。

四、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理解

    谈谈诗歌的意象

    黄梵

    ①诗的核心是意象,英语是 Imagery。什么是意象?这里我列出意象的定义:物体或物象;想象的、内心的图景。考虑到单靠“意象”一词,难以区分古诗诗意和现代诗诗意究竟有什么不同,我决定对意象进行分类和重新命名。上述定义其实暗示意象有两种:一种指物体或物象,我把它称作“客观意象”;还有一种指想象的、内心的图景,我把它称作“主观意象”。

    ②客观意象一般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或是眼睛直接看不见,但一定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主观意象与客观意象很不一样,一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你光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除非借助绘画,能呈现一部分主观意象,否则你必须用想象,才能在内心“看见”那个图景。

    ③中国古典诗词,多数是用客观意象写成的,其间夹杂着少量的主观意象。古典诗人,尤其是中国古代诗人,主要依靠客观意象写诗。比如:____

    ④大家可以想一想,诗中的每句话,是不是一个客观意象?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中国古典诗词由于格律规范严格,平仄搭配有音乐实效,诗词产生诗意,并不主要仰赖主观意象。为了即兴写诗或快速唱和,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就成为古典诗词的首选。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律和音乐性,这些形式本身就自带诗意,与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搭配,尤为相称。

    ⑤这等于道出,当新诗(自由诗、现代诗)没有了上述的外部形式,为了弥补由此造成的诗意损失,需要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作为主角登场,让古典诗词中的原主角客观意象,像华生医生配合福尔摩斯那样,成为新诗中主观意象的配角。一句话,为了确保新诗有足够的诗意,更要仰赖主观意象。我举诗人夏宇的《甜蜜的仇恨》为例: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⑥这是一个典型的主观意象。影子怎么可能用盐腌起来呢?你只能靠想象,去脑海里捕捉那幅图景。夏宇想说的真相是,恋人刚分手时因爱生恨,恨不得朝伤情撒盐,腌起来,当人老了,回忆已逝的伤情,一切又变得美好,美好到可以当美味的下酒菜了。夏宇用主观意象,把情感处理得神秘、深邃、不肤浅,特别耐读。再者,这个主观意象的诗意,比我散文般的解释浓烈得多,就算不分行,它的诗意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就是说,好的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就算把它置于诗以外的体裁中,它的诗意仍有抗环境的耐受力。

    ⑦那么,该如何利用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写诗呢?

    ⑧古人写诗时,一旦使用了大量客观意象,等描述完客观意象,他一般会添上有情感或立场色彩的诗句,来给前面写的客观意象“染色”。当你试图用客观意象写现代诗时,做法也一样,染色部分一般都在句尾或诗尾……或者把染色部分插在客观意象中间。

    ⑨今人写现代诗歌,往往善用“错搭模式”来营造主观意象,表达浓烈的诗意。我总结了常见的几种诗句“错搭模式”,用公式表示分别是:A的B,A是B,让A做A做不到的事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里的A和B需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听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模式的不同……

    (改编自《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1. (1) “诗歌圆桌会”邀请黄梵老师为大家开设讲座,上文是黄老师的讲座内容。以下哪一项不符合他对意象的理解? ( )
      A . 客观意象是指不论眼睛是否直接看见,现实中都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 B .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看见”主观意象。 C . 新诗应该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来表达诗意。 D . 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而饱含诗意。
    2. (2) 黄老师在第③④段之间,引用了一首古诗,请结合材料,判断是以下哪一首。并说明理由。

      【甲】乌农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乙】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 (3) 根据诗句“错搭模式”及相关例句,判断夏宇诗句“把你的影子加点盐”属于选项( )

      A.A的B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穆旦)

      B.A是B

      高粱是一位预言家(亚瑟夫)

      C.让A做A做不到的事

      猫头鹰扇动翅膀,并继续苦思冥想(洛尔卡)

    4. (4) 黄老师提出的“染色”理论十分有趣,通过“染色”,客观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感,指明读者理解诗歌的方向。请仿照示例,结合“染色”理论完成对艾青诗歌的批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一句一景,

      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深切的愁思,让前诗的客观意象染上萧索凄凉的气氛。全诗传达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孤独、无助与思念。

      手推车(节选)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城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孪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五、综合性学习
  • 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 截至2023年初,中国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令人①属目的成果,持续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有关各方表示,衷心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能不断增进经贸投资合作,加深人文领域互鉴,推动科技成果应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②不懈努力

    1. (1) 阅读概述部分的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副词、助词、副词、介词。 B . 语段①处的意思是“注目”,“属”应写成“瞩”,读音为“zhǔ”。 C . 语段②处“不懈努力”一词,意思是“做事非常努力,不泄气,不放弃。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D . 语段中的画横线的短语的类型是相同的。
    2. (2)
      第二部分  丝路故事
             丝绸之路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西汉时,张骞开拓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唐朝时,高僧玄奘沿着古丝绸之路远赴天竺,创造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峰。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青花瓷、中国历法等商品技艺和华夏文明传遍亚非数十国,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这些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丝路佳话。
             如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旅游推介等活动,还开展了各种项目合作。 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为确定“行稳致远”的含义,你查词典选出了“致”的几个义项,分别为:①情趣。 ②达到;实现。 ③精密;精细。 ④招致;引起。对“行稳致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做事稳健,富有情趣,思虑深远。 B . 走得稳健,能实现长远的目标。 C . 做事稳当,考虑细致,未来可期。 D . 走得稳当,想招引远方的希望。
    3. (3) 你要补全一副对联来小结本部分的内容,填入下面对联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上联:拓丝路,经贸交流 ____结硕果         

      下联:通____ ,文明互鉴求同存异越古今

      A . ①助推传播 ②民心 B . ①互利共赢 ②技艺 C . ①互利共赢 ②民心 D . ①助推传播 ②技艺
    4. (4) 请你概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OGO的构图及寓意。(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