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名称 | 地点 | 备注 |
强学会 | 北京 | 由康有为发起 |
上海强学会 | 上海 | 创办《强学报》 |
南学会 | 长沙 | 由谭嗣同等倡建 |
蜀学会 | 成都 | 创办《蜀学报》 |
报刊 | 标题内容 |
《大公报》 | 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
《西北文化报》 |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 |
《东京日日新闻》 | 中央、张学良正面冲突, 张学良最后的劝告,交涉断绝, 中央武力讨伐迈进 |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开埠后, 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一一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轮船业的兴起,推动上海港口区域向租界地区移动。租界城区成为上海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原本的“东南都会”——老县城则成为租界的附庸。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 《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7—8月,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作准备。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熊月之等《历史记忆: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 从这里出征, 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 |
材料一:
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创办者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典论。
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 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 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和设议院、重民权、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 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材料三:
《良友》画报于1926年诞生于上海, 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 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尤其受到华侨们的欢迎。 以下是《良友》画报的部分封面人物介绍。
出版日期 | 1936年2月 | 1936年11月 | 1937年1月 | 1937年4月 | 1937年11月 | 1937年12月 | 1938年2月 | 1938年3月 |
封面人物 | 陈燕燕 | 白杨 | 陈云裳 | 李绮年 | 蒋介石 | 冯玉祥 | 朱德 | 李宗仁 |
人物身份 | 女明星 | 女明星 | 女明星 | 女明星 |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 军事委员会委副员长 | 第八路军总司令 | 第五战区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