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简) |
材料一 中国境内的人类在农业未兴盛前,主要以采集为生,辅以渔猎。他们采集的植物大半以干果及水果为主,至于采集的是哪些种类,因为残留物难于在地下保存过久,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情况。至于渔猎的种类,因遗骨比较不易腐化,我们可以检验其品类,大致有所了解。……但当人口增加到采集、渔猎不足以供应足够的食物时,人们就得发展农业了。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材料二
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摘自《管子·海王》 释义: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 |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摘自《国语·晋语》 释义: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
材料三 九月,(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
材料一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 | 事件 |
西周(前1046—前771年) | 实行分封制 |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 诸侯争霸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 |
商鞅变法 | |
百家争鸣 | |
秦朝(前221—前207年) |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
实行郡县制 |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 |
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