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盉()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南朝)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一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甲午以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制,变法运动无疑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革命方案,即三民主义。但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西洋尚且未实现,以落伍的中国,外受强邻的压迫,内部又满布封建的思想,何能同时推行三民主义呢?这岂不是偏于理想吗?……其实中山先生充分的顾到了这层困难。他的革命方略就是他实行三民主义的步骤。同盟会的宣言的下半说明革命应分军法、约法、宪法三个时期,就是以后所谓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部分)
大一统的一元行政 |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 |
选贤任能 | 选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是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
“治安中国”与“华夷一家” | 边疆与民族能否得到治理,是大一统国家能否安定的重要因素。 |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围绕上述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选取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就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表现的爱国主义不是被动地反抗,而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建党伟业》演绎了1911年至1921年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