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

更新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1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惠州) 西周初年,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镇抚殷遗民;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开国元勋太公望于齐,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与居于附近的戎狄部落周旋。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 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B . 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C .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D . 形成森严的等级结构
  • 2. (2023高三上·惠州) 《管子·治国》提出“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 《荀子·富国》提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吕氏春秋·任地》提出“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和“五耕五耨(除草),必审以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 重农抑商政策普遍推行 B . 诸侯国之间竞争异常激烈 C .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D . 家庭式劳作方式得到推广
  • 3. (2023高三上·惠州) 汉代皇帝把自己当作民“父”,把百姓看作“子”民,以一家之长的身份,推行各种政策措施,同时强调百姓对“君父”要履行“忠孝”义务;朝廷在选拔官吏时,把“孝”作为重要的标准。这反映出汉代统治者( )
    A . 借助伦理加强社会治理 B . 注重社会风气的整治 C . 依靠宗族稳固统治秩序 D . 重视官员的选拔管理
  • 4. (2023高三上·惠州) 先秦以来的观念认为,华夏居于中原,是天下的主导,夷狄处于边缘,为华夏的从属。十六国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通常以“中国”华夏”自居,将东晋斥为“南裔(夷)”。与此同时,南方政权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建康”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修订了“中国”的地理坐标,以南朝为“中国”。这些现象有利于 ( )
    A . 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 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 . 奠定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 D . 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 5. (2023高三上·惠州) 南宋孝宗时期,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发行了一些地区性的纸币会子,如淮交、湖会等,但又反对没有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而盲目发行。1166年,孝宗“以会子之弊,出内库及南库银一百万收之”,次年“出内库银二百万两售于市,以钱易楮(纸币),焚弃之”,宋孝宗此举意在( )
    A . 增加财政收入 B . 鼓励商业发展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稳定纸币币值
  • 6. (2023高三上·惠州) 明代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城的盛况。据学者统计,该画卷里约有109家店铺,包括布庄、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等等。这些店铺占据了画卷一大半的篇幅,位于全图的中心位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 . 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发展 C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商业繁荣丰富市民生活
  • 7. (2023高三上·惠州) 买办阶层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兼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身份。据统计,1842-1894年买办阶层收入扣除消费后的积累资金达到2亿两,其中1亿两交存于外商

    企业,0.95亿两投资于外商企业、城市地产、商业和银钱业。这一现象( )

    A . 加速了晚清统治的覆灭 B . 凸显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C . 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 . 体现了外国资本在华的主导地位
  • 8. (2023高三上·惠州) 一战刚爆发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之战、公理与强权之战、君主专制势力与民主势力大决战。到20年代初,他们则认为这是资本家政府间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无产阶级巨大力量的展现 B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冲击 D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9. (2023高三上·惠州) 1946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张家口市的军事和文职人员已达20万人。对此,《晋察冀日报》报道称, “每一名战士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坚持他战争时期的高度纪律性,遵守和平时期城市里的秩序和纪律。”这一报道( )
    A . 表明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挑战 B . 察觉到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风险 C . 推动了解放区行政效率的提高 D . 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 10. (2023高三上·惠州)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指出,“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要求我们从国际形势的全局、用长远的战略观点来看待两国关系”。这表明(   )
    A . 中美关系改善的时机成熟 B . 中国外交开始超越意识形态 C .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D . 外交活动提升了中国影响力
  • 11. (2024高一下·南京月考) 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 )
    A . 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 . 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 . 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 . 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 12. (2023高三上·惠州)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英国并加冕为英国国王。在征服过程中,威廉王将部分土地划归王领,其余则分配给追随的贵族。接受封地的教、俗贵族成为威廉王的总封臣,但总封臣的领地往往分散于各地而未相连。这一做法( )
    A .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有利于王权的加强 C . 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13. (2024高一下·滦南期末) 1500—1600年,传统社会经济关系确立的日常生活的确定性被打碎,欧洲社会每个人都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政府普遍感到习惯性的财源已入不敷出了;大多数人断定,比以前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邪恶将会在世界上肆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 . 价格革命的影响 B . 宗教改革的进行 C . 贫富差距的扩大 D . 技术革命的发展
  • 14. (2023高三上·惠州) 右图为19世纪末法国艺术家蒂雷伯格内创作的漫画《世界的朋友》。漫画中三个朋友(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围着“Poudre explosive”(火药桶)悠然地吸着烟。该漫画意在说明( )

    A . 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 B . 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 C . 三国同盟威胁世界和平 D . 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世界
  • 15. (2023高三上·惠州) 1918年春,列宁主张苏俄企业运用资本主义企业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来加强企业管理,并主张共产党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管理经验。这表明苏俄( )
    A .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亟待恢复社会经济 C . 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原则 D . 寻求巩固工农联盟
  • 16. (2023高三上·惠州) 下表为二战后非洲地区爆发的部分边界冲突。导致这些边界冲突的历史原因是( )

    A . 经济危机的冲击 B . 殖民主义的罪恶 C . 世界局势的紧张 D . 美苏冷战的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惠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以下,社会日趋平等,贵族门第以次消灭。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一到宋代,社会真成平等,再没有贵族与大门第之存在了。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却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此后门第传统之遗存。故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罗马共和国扩张过程中,跟随贵族征战的平民并未得到任何土地,加之连年战争加重了平民负担,引起了平民的愤怒,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罗马平民以集体撤离的方式逼罗马贵族作出让步,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量刑定罪有法可依,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对此指出:“这场平民的胜利,使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后完全融入国家中了。”

    ——摘编自黄文莲《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表现并分析宋代平民社会形成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平民胜利”的意义。
  • 18. (2023高三上·惠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美育传统,从属于“礼教”。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引入西方理论的背景下,展开了对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以期实现“立人”与“新民”。1906年王国维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他认为美育应与“智、德、体”三育并重发展,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1912年蔡元培积极提倡“美育救国”,首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1917年针对“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和传教士鼓吹的“宗教救赎论”,他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拯救国民精神。20世纪初的美育思想以鲜明的实践品格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刘彦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是近三十年后,美育重新回归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此同时,艺术教育逐步走入正轨,中小学美育课时数明显增多。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本体性功能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教育部发布《美育教育规划细则》正式确定美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倡导美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

    ——摘编自孙刚成《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新中国美育政策演进及启示》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 19. (2023高三上·惠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咖啡馆诞生于君士坦丁堡,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最佳场所。15世纪后,咖啡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6世纪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开始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和咖啡吧应运而生。二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咖啡馆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20. (2023高三上·惠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在战略上以防守为主,主张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

    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四,文化叙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记忆、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创造并延续的精神追求,更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程曼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方面,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