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 内行刀锯 , 外用甲兵,"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监禁庶民, 等措施 , 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 。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 . 峻法少恩 , 激化社会矛盾 B . 废除井田 , 破坏传统体制 C . 重农抑商 , 违背经济规律 D . 严令分家 , 加重民众负担
  • 2.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图1),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图1:甲骨文“册”

    A . 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 . 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 C . 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 D . 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
  • 3.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荀子认为“礼别异,乐和同”,礼主“分”,使社会井然有序,乐主“和”,使人人和谐共存。荀子意在强调礼和乐(    )
    A . 导致了阶层固化 B . 根植于历史传统 C . 维护了君主专制 D . 功能上相互补充
  • 4.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

    B

    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C

    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

    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更为激烈

    D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书书写的秦简

    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在商朝人的观念中,“天帝”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神佑王权。周公继承了商朝“天帝至上”的观念,但又提出“唯命不于常,唯德是授”,天帝赐予的天命并不固定,要依据统治者的表现来决定是否保佑他。这一观念的转变有利于( )
    A . 巩固宗法分封制度 B . 强化君权神授 C . 规范统治者的行为 D . 塑造华夏认同
  • 6.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 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 . 强化对落后和边缘地区的控制 B . 笼络和监视殷商贵族 C . 彰显周王天下共主的合法地位 D . 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 7.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历史现象(   )
    A . 说明东汉民间社会财富充裕 B . 对当时中央集权有一定威胁 C . 有利于打击北方匈奴的统治 D . 反映当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 8. (2024高一上·威宁月考) 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    )
    A . 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 B . 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C . 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 D . 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
  • 9.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鹵(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当时(   )
    A . 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B . 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 C .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D . 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 10.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这些主张(   )

    学派

    论述

    法家

    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

    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

    墨家

    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 . 具有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B . 重视自然,无为而治 C . 体现社会变革时代特征 D . 重视法律,以法治世
  • 1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观点认为,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除政治组织上的国家外,还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及已经发明文字(图一)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据此推知( )

    A . 夏朝二里头文化是我国文明的开始 B . 甲骨文出现标志着我国文明已产生 C .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已开启文明时代 D . 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进入文明社会
  • 12. (2024高二下·凉山月考)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
    A . 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 . 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 . 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 . 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 13.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汉初,吴国豫章郡是全国铜业和铸币业中心之一,当时市面上流通着的很多都是吴国造的钱币。这说明(   )
    A . 社会经济环境趋好 B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 中央王朝面临威胁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14.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据《史记索隐》载,“殷汤三月丙寅封孤竹(国)”;李学勤先生对辽宁省喀左县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父丁,孤竹,亚微”进行释读,认为这是孤竹国君亚微(即伯夷、叔齐的父亲)为其父(名丁)所作的铜器。这表明( )
    A . 商朝政治势力已至东北 B . 商朝普遍实行宗法分封制 C . 传世文献是可靠的史料 D . 实物比文献更有史料价值
  • 15.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阅读下表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76年

    韩.赵.魏三国废掉晋静公,并将晋国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公元前354年

    魏国进攻赵国,齐国围魏救赵,魏国大败。

    公元前303年

    齐.魏.韩联合讨楚,楚国请得秦国救兵,三国方才退兵。

    公元前284年

    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两城。

    上述历史事件(   )

    A . 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 B . 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 . 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 D . 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
  • 16.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西汉初期,洛水以东的地区实行小亩制,即百步为一亩;洛水以西的地区实行大亩制,即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汉武帝晚年,改革亩制,统一实施大亩制,且仍保持从前三十税一的税率。这一举措旨在(   )
    A . 思富养民 B . 加强地方管理 C . 开源节流 D . 统一经济政策
  • 17.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周公在摄政期间,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即所谓“周公制礼作乐”。在周公的推动下,西周时期(   )
    A . 政治文化认同加强 B . 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 . 宗法制度走向完备 D . 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 18.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春秋时代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这体现了老子( )
    A . 无为而治的主张 B .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C . 小国寡民的主张 D . “民贵君轻”思想
  • 19.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商朝时期,“贞人”通过占卜,发布命辞宣示神谕,对征伐、任免等信息进行预测,还可以借助诸神的名义直接指令王室大臣代行王事,或对商王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表明当时(    )
    A . 商王统而不治 B . 决策全靠占卜 C . 王权受到限制 D . 盛行占卜政治
  • 20.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威严而神秘的饕餮纹多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青铜器纹饰则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宴乐、采桑、攻战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 井田制的瓦解 B . 冶铸技艺的提高 C . 周王室的衰微 D . 现实社会的发展
  • 21. (2024高一上·广东开学考) 曹操描述当时的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   )
    A .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B . 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 C . 西晋中期的八王之乱 D .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
  • 22.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品多寡不一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寡者一件都没有。在随葬器物中,男性多生产工具和手工工具,女性多生活用具。这反映了当时(    )
    A . 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 B . 出现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C . 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 D . 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23.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
    A . 使用打制石器 B . 用火烹饪食物 C . 从事渔猎采集 D . 从事原始农业
  • 24.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 25.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据史书记载, 汉初出现“极权丞相 ”现象, 皇帝见丞相时, 要为之起立行礼, 而且“丞相有病, 皇帝法驾亲至问病, 从西门进入 ”。 为改变此局面, 汉武帝( )
    A . 设立中外朝制度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 推行刺史制
  • 26.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 . 礼乐制度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度 D . 宗法制
  • 27.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在西周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分别作为三级国家政权的君主,享有直接向下一级贵族授土、授民等决定权,而不必通过“议事会”或“代表大会”的批准。由此推知 (   )
    A . 当时中央集权雏形已出现 B . 分封制为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C . 分封制有效拱卫了周王室 D . 西周政权家国同构特点明显
  • 28.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    )
    A . 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B . 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C . 注重血缘的宗法制 D . 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
  • 29.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东周时期,周桓王与郑国矛盾激化,便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 血缘纽带得到加强 C . 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 . 社会等级秩序森严
  • 30.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表明(    )
    A . 民族交融推动了文化认同 B . 不同地区文化差异消失 C . 夷夏观念逐渐被民众抛弃 D . 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二、非选择题
  • 3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同学研究先秦文献中禹的形象,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违背),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大戴礼记·五帝德》

    材料二  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用葛藤把棺材捆住),绞之不合,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馀壤其上,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墨子·节葬下》

    材料三  治国之道,去害法者,则不惑于智能,不矫于名誉矣。昔者舜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舜杀之;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以此观之,先令者杀,后令者斩,则古者先贵如令矣。……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

    1. (1) 分别阐述上述材料(儒、墨、法家)中记述的禹形象。
    2. (2) 综合材料中不同学派的观点,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 (3) 指出上述材料对研究禹的形象的价值和不足。
  • 32. (2024高一下·清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从共和末期开始就形成了向民众提供公共休闲活动的传统,罗马社会的各种娱乐设施空前发展,其建造者往往是各级当政者。至图拉真时代,大竞技场的座位已达25.5万个,庞培剧场可容纳2.7万名观众。此外,当政者们还举办或资助举办其他名目繁多的娱乐活动,比如图拉真曾举办过历时120天的庆典,包括各种主要的娱乐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先后有1万多头野兽丧生,1万多名角斗士在竞技场上搏杀。“每位皇帝都尽力超过其前任,导致赛会需耗费巨额公共及私人财产。参加赛会都是免费的”。

    ——摘编自郭东波《社会公共生活的转变:从罗马共和国到帝国时期》

    材料二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春,汉政府在上林苑“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史籍记载的两次百戏演出都是为招待外国使者而举办的,之后再未见类似记载。汉朝的娱乐活动仍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与祭祀、农事难舍难分。汉朝之社日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是普通百姓最为重要的娱乐活动,百戏与乐舞共同应用于社祭活动中。汉朝也有对抗性竞技活动,比如斗兽与角抵,但汉代的斗兽活动实质是表演,绝非屠杀,而且很快演化为具有娱乐色彩的角抵戏。

    ——摘编自马新、陈树淑《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之比较》

    1.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的共同特点。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朝与罗马娱乐生活的不同及其原因。
    3. (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娱乐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