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陂头岭 遗址 | 考古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5座、窖穴和灰坑 260个,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葬38座。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套。 |
增城金兰寺遗址 | 发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史前贝丘堆积、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墓 葬46座,出土古人类遗骸42具,各时期灰坑、柱洞、水井一批,出土各类 文物208件套,还有贝壳、鱼骨、龟甲、鹿骨、猪骨等动物标本。 |
政治 |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
经济 |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
思想 | 尊崇儒术 |
军事 | 反击匈奴袭扰 |
上奏内容 | 上奏时间 |
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 | 康熙三十二年七月 |
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 |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 |
闻太仓有人起事折 |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
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 | 康熙六十年八月 |
年代 | 总督满汉比例 | 巡抚满汉比例 |
1851 | 5:9 | 1:21 |
1852 | 5:14 | 2:28 |
1853 | 10:10 | 4:19 |
1856 | 6:9 | 6:12 |
1864 | 2:10 | 0:17 |
1865 | 2:12 | 0:22 |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汉武帝时,刺史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宋代创建了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政区的路制。每路设四个机构,分别是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了“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的分工格局。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三:
如果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将清朝由传统王朝国家带入了近现代主权国家行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实现了“大一统”,基本完成了对中华大地的全部统一。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土,清朝统治者试图构建“大一统”“臣民国家”,在统治体系和治边政策上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某地“中国革命纪念馆”制作了关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其中一块展板上有四幅图片如下:
请结合图片材料与所学知识,为这一块展板配一份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解说全面,条理清晰,要素全面,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