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

更新时间:2024-12-14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 1. (2024高二下·东湖期末) 陕西姜寨遗址的14号房,位于村落东部1号大房子的右前方,半地穴式,进门正中有带灶圈的灶坑一个,房内出土计有陶盆2件、陶钵3件、陶罐5件、陶甑1件、石斧1件、石铲2件、石磨棒2件、石球1个、骨鱼叉2件、骨镞1件、骨笄1件。这表明当时姜寨聚落(   )
    A . 采集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B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 . 已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 . 形成了较大的部落联盟
  • 2.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

    《诗经·大雅》(西周) 《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 . 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 B . 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 . 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 D . 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 3.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贵族拥有作战、军器制造、养育战马的权利,平民只是军队中的附随,无正式编配入伍的资格。战国以来,随着步战取代车战,作战规模扩大,更多的农民被纳入战争队伍。这一变化( )
    A . 重构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B . 剥夺了贵族阶层的特权 C .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D .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
  • 4.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唐朝中后期,柳宗元撰写《封建论》,充分肯定秦朝废除分封、设置郡县的意义,并据此提出分封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不以“圣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势”。这一思想( )
    A . 否定了分封制的历史价值 B . 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C . 批判了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D . 反映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 5.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据以下材料可知( )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上图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A . 隶书已经广泛流行 B . 秦朝法律制度严苛 C . 赋税繁多人民负担沉重 D . 文书档案细致严密
  • 6. (2024高三下·湖南模拟) 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 )                                                                                                                                                                                   

    时间

    内容

    出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

    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祖九年

    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

    《汉书·高祖记》

    武帝元朔二年

    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

    《汉书·武帝记》

    成帝鸿嘉二年

    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汉书·成帝记》

    A . 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 B . 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 C . 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 D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 7.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西汉前期“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但仍然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武帝时代,朝廷多选经验丰富的富商大贾为吏,时人记载武帝“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这一调整旨在( )
    A . 改革抑商政策 B . 整顿官僚系统 C . 管控社会经济 D . 扩大征税对象
  • 8.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自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后,刺史制度成为汉代一项正式的制度。终其两汉,中央不断改刺史为州牧,罢州牧复置刺史,或呈现刺史、州牧并存的局面,直至东汉灭亡。刺史制度的变化(    )
    A . 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 . 表明汉代王国问题并未解决 C . 反映出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 D . 说明汉代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 9.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
    A . 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 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 .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10.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 . 规范统治秩序 B . 发展游牧经济 C . 加速民族交融 D . 缩小南北差距
  • 11.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

    北魏

    推出“脱夷统华”理论。

    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

    契丹人

    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

    金朝

    宣称“我本中国”。

    A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 . 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 . 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 12.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 )
    A . 完善科举制度 B . 提升皇族地位 C . 打破门第制度 D . 推动阶层流动
  • 13.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 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 . “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 . 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 . 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 14.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唐太宗往往让一些职位稍低的官员以“参预朝政”的名义,加入最高决策集团。该做法旨在( )

    参预朝政时间

    贞观元年(627)

    贞观三年

    贞观十七年

    贞观十三年

    贞观十八年

    姓名

    杜淹

    魏征

    刘泊

    张亮

    褚遂良

    官职

    御史大夫、

    检校吏部尚书

    秘书监

    黄门侍郎、

    参知政事

    刑部尚书

    黄门侍郎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强调监察谏议 D . 提高行政效率
  • 15.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开皇二年,隋文帝在颁布田令的同时颁布了新的租调令:“丁男一床(夫妇二人),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粗绸)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又规定丁男、中男“并课树以桑榆及枣”,但“未受地者皆不课”。这表明隋朝的租调令( )
    A . 契合了社会生产实际 B . 立足于商品经济发展 C . 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 D . 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
  • 16.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东晋时期,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的《长阿含经》中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样的句子。但查阅《长阿含经》的巴利文原版,发现这些句子是译者自己添加的,这一现象说明( )
    A . 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 . 佛教已融入中国文化 C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 . 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 17.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喻诗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并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据此可知,唐代“诗谏”的盛行( )
    A . 深受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 B . 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 C . 使讽喻诗成为诗歌的主流 D . 反映了唐代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18.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
    A . 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 . 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 .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 . 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 19.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辽国建立后,以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等。相比于汉唐以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 )
    A . 辽国重视塑造正统地位 B . 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确立 C . 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 D . 民族文化融合程度加深
  • 20.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史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该设置有利于(   )
    A .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 . 农耕文明的发展 C . 避免北方游牧民族袭扰 D . 政治中心的稳定
  • 21.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
    A . 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 B . 长途贩运贸易的快速发展 C . 信用货币交子的流通使用 D . 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22. (2024高二下·彭山月考)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 . 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 B .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 “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 D .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
  • 23.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最高决策的形成。由此可见,“密揭”制度( )
    A . 推动了内阁制的形成 B . 削弱了皇帝专制权力 C . 扩大了内阁行政职权 D . 提高了内阁政治地位
  • 24.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其反映的历史主要特征(    )

    金、南宋并立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A . 中国疆域基本定型 B . 中央集权不断巩固 C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D . 封建社会走向顶峰
  • 25.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明清时期,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白银流入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就越深。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府赋税制度改革 B . 传统生产方式占主导 C . 出超引发资源危机 D . 明清人口的快速增长
  • 26.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
    A . 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 . 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 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 . 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 27.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的港口引入蒸汽船、邮政以及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   )
    A . 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制度化 B . 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 C . 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 . 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
  • 28.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统治者认为战争起因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战争失败是因“前线将领指挥不力”而条约则是“万年和约”可永保太平,据此推断(    )
    A . 清廷统治的危机加深 B . 近代外交的体制建立 C . 华夏中心的秩序崩溃 D . 师夷长技的思想实践
  • 29.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人物

    简介

    朱其昂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郑观应

    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古》,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

    A . 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 B . 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 C . 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 D . 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
  • 30.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
    A . 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 . 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 .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 . 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共40分)
  • 31.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婚姻观

    材料一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据南宋学者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记载,宋代妇女再婚的事例共有61例,其中再嫁者55人,三嫁者6人。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1. (1) 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
    2. (2) 若要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史实?举一例说明。
  • 32.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建国伊始(洪武元年正月)颁行的《大明令》,对于庶民房舍的等级规定:“庶民所居堂舍,不过三间五架,不用斗拱、彩色雕饰”。【《大明令·礼令》】

    明末,江南的富商“一命未沾,辄大为营建。” “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侯。”【顾起元《客座赘语》】

    住宅内的装饰和家具的质材日益讲究,皇室、官民四处伐采。山西祁县“正德以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嘉靖初,邑民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天若暴雨,……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光绪《山西通志》】

    ——摘编自姜文川《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住宅僭越为例分析》

    材料三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房舍建筑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明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