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 14.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如图所示是某家庭电路的部分连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两根进户线分别为火线和地线 B . 该家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4400W C . 该家庭一共用电123.4kW•h D . 当电路中发生漏电时空气开关会起到保护作用
  • 15.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 .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 . 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 16.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墨墨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入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 C . 从图示情景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2cm D .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 25.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如图所示,小明用a、b两球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质量ma>mb , 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1. (1) 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通过观察 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2. (2) 对比甲图和丙图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 (3) 对比甲图和乙图,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在速度一定时,越大,动能越大。
    4. (4)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 (1) 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多次改变蜡烛A、B位置,蜡烛B均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将蜡烛B移走,在其所在位置放上光屏,发现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 (2) A、B两组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乙,应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实验器材;A、B两组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图丙是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两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观察丙图,可知实验时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 27.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0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用如图1所示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处,发现指针指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
    2. (2) 天平调节好之后,小明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21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 如图1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1丙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烧杯中盐水的密度为 g/cm3 , 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小夏利用身边物体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器材如图2所示:刻度尺、细绳(若干)、橡皮筋、铝块(已知铝的密度ρ)、石块、容器、待测液体。实验步骤如下:

      A.如图2甲,在刻度尺左端扎上橡皮筋(橡皮筋相当于平衡螺母),用细绳悬挂刻度尺。调节橡皮筋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图2乙,将悬挂铝块的细绳固定于a位置并保持不变,记录oa长度L1

      C.如图2乙,调节悬挂石块的细绳b的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b长度L2

      D.如图2丙,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调节右侧细绳至c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c长度L;

      ①位置c应在位置b的 侧(填“左”或“右”)。

      ②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③更换待测液体,重复以上步骤,就可以测出不同液体的密度,这把可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刻度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 28.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小桂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电阻”,其电源为3节干电池串联提供,小灯泡L的规格是“?V,0.25A”,滑动变阻器铭牌为“30Ω,2A”。

    1. (1)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时,电路中电流变大,且导线不能交叉)。
    2. (2) 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微弱,缓慢移动滑片P,当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由此可求得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Ω。
    3. (3) 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其对应的电流后,小桂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非定值,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受 的影响;为了测量小灯泡在0.5V的电压下的电阻,在不增加器材的情况下,你认为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4. (4)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桂找来一个最大阻值未知的滑动变阻器R0 , 设计了如图丁的电路,设想不用电流表也能测量出上述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已知电源电压为U,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R,请你将操作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表达式:

      ①只闭合S和S1 , 调节R1的滑片,使小灯泡L正常发光;

      ②只闭合S和S2 , 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R0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与第①步时 (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只闭合S和S2 , 保持R0的滑片位置不动,将R1的滑片调至最右端,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④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用符号U、R、U'表示)

六、综合应用题(共24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出数值和单位。)
  • 29.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一辆总重为1.6×104N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了45km,用时30min,已知汽车所受平均阻力是汽车总重的0.05倍。求:
    1. (1) 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
    2. (2) 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在这段路程内所做的功;
    3. (3) 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的功率。
  • 30.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报警的电路模型,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ABO是杠杆组件(质量忽略不计),O为支点,B点为汽车重力承压点,A端的压杆(质量忽略不计)作用于压敏电阻,OA:OB=4:1。在测量电路中,R为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对于灯泡:当无车通过时,小灯泡的电流为I0=150mA,此时不发光;有车通过时,小灯泡发绿光;小灯泡的电压UL≥2.5V是发红光的报警点,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7.5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求:

    压力F/N

    0

    5

    10

    15

    20

    25

    30

    压敏电阻R/Ω

    40

    35

    30

    25

    20

    15

    10

    1. (1) 无汽车通过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
    2. (2) 该系统报警时汽车的总重力;
    3. (3) 实验小组发现,在不改变电路元件、支点位置和杠杆组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更换电源电压来增大报警时的载重量,若将报警时的载重量增加到130N,则需要更换成多大电压的电源?
  • 31. (2024九下·南宁开学考) 边长为20cm的薄壁正方形容器(质量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将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容器底部,其横截面积为200cm2 , 高度为10cm,如图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直立,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圆柱体的密度。 
    2. (2) 液体刚好浸没圆柱体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3. (3) 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