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须根系②直根系③网状叶脉④平行叶脉⑤单子叶⑥双子叶
序号 |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 叶片的大小 | 叶片的数量 |
1 | 0 | +++ | ++ |
2 | 10 | +++++ | +++ |
3 | 20 | ++++++ | ++++ |
4 | 30 | ++++ | +++ |
5 | 40 | ++++ | ++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叶特化成鳞片状,减小了叶面积,避免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
②发达的根系既利于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又能固定沙土。
与灌丛间的距离(米) | 迎风侧 | 背风侧 | |||||
10 | 6 | 2 | 2 | 6 | 10 | 14 | |
相对风速(%) | 100 | 92 | 83 | 24 | 68 | 82 | 100 |
注:a.相对风速指测量点风速占空旷地风速的百分比。
b.测量点风速为在柽柳灌丛高度的1/2处,距该灌丛不同距离迎风侧与背风侧的风速。
①据表1分析,为起到防风作用,种植柽柳的最大间距应为两侧相对风速达到100%时,所对应的距离之和。则最大距离为米。
②随着柽柳的生长,落叶和沙层逐渐堆叠,形成图所示的隆起沙包,起到固沙作用。可通过测定沙包的等指标,反映柽柳的生长状况和固沙效果。
综上所述,柽柳既能适应环境,又能环境。
A 组叶面温度 | B组叶面温度 | |
照射前 | 27.0℃ | 27.2℃ |
照射 10分钟 | 41.7℃ | 38.2℃ |
照射20分钟 | 42.9℃ | 35.2℃ |
组别 | 液面刻度(毫升) |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
A | 99.5 | 99.5 | 99 | 99.7 | 99.3 |
B | 94 | 96 | 90 | 97 | 92 |
C | 60 | 62 | 50 | 64 | 60 |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 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 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a.将体积大小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甲烧杯中放入50 毫升清水,乙烧杯中放入50毫升20%的盐水。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图A、B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