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访山水之妙
西湖的一汪碧水,悄悄注入杭州的灵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胜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诗情,自出(xīn)裁在杭州;远离喧(xiāo)、清闲自得的山水,保留着中国文化精致的记忆,寄托着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如此____的山水与文化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作为历史文化名胜,杭州的山水因为人的居住和参与,逐渐演变成了生动的人文意象与城市肌理,并与现代城市生活(róng)为一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展露出了自身的个性。
①自出(xīn)裁
②喧(xiāo)
③载体(A.zǎi B.zài)
④(róng)为一体
中国文人流连钟情于山水,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隐天蔽日”,是郦道元对山峡壮阔的描绘;“夕日欲颓,”,是陶弘景笔下灵动的美景;“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抒写的浓烈乡愁;“树树皆秋色,”,是王绩勾勒的山野秋景;“,绿水逶迤”,是欧阳修短浆轻舟的惬意;“争渡,争渡, ”,是李清照遇见的惊喜;“ ,”,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耳闻目睹的莺歌燕语。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①绿水青山产出的生产生活用品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②因此,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生态财富,又是社会经济财富。
③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本身有良好的服务功能。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①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②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③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丙】渔翁④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⑤燃楚竹。
烟销⑥日出不见人,欸乃⑦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欹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bǐ):使。④本诗写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⑤清湘:清澈的湘水。⑥销:消散。⑦欸乃:本为象声词,摇橹声,此代指渔歌。
断句方法 | 断句 | 解释词语 |
依照句式断句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①解释“绝”: |
根据谓语动词断句 | ②限断两处: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
| ③选择“为”的义项 : A<动>做;干。 B<动>成为;变成。 C<动>是。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示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朗读设计:“从流”慢读,“飘荡”声音延长,表现作者泛舟赏景的悠闲自在;“任意”重读,强调作者的潇洒舒适和随遇而安。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我的蟋蟀,请你晚点来
空河
①我总能碰见蟋蟀。
②我家在二十五楼,离绿化带很远,离种花人家的阳台也远。门窗时常紧闭,但就是会从客厅的某个角落里突然蹦出一只蟋蟀,小小的、黑褐色的,沉默地歇在木地板上。
③我对蟋蟀的处理方式,可能更人道一些。在胆子大的时候,我会努力用扫把将它赶出家门,希望它学会从安全通道下楼梯,重新回到土地上。碰上不合作的蟋蟀,我便敞开阳台门,期待它怎么来就怎么回。
④在我的家乡,传说逝去的人如果想回家看一看,就会变成蟋蟀,因为它小而常见,行动又迅速,回家偷偷看上一眼,过夜就会离去。
⑤这个奇怪的说法是妈妈讲给我听的。夏日夜里,我们常常大开着窗户看电视。一天晚上,电视机后面突然传来蟋蟀的叫声。妈妈在电视机后面找来找去,直到那只蟋蟀自己蹦出来,落在窗户边上,半透明的翅膀不断抖动。我吓得跳上沙发,催促妈妈快赶走它。
⑥妈妈笑了笑,找来塑料袋,轻轻地把蟋蟀一兜,望着窗户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换了鞋下楼,把它放到小区的绿化带里。如此大费周章,并不是城市居民对待恼人生物的惯常行为。这时,妈妈便给我讲了那个奇怪的说法:“到家里来的蟋蟀和蚂蚱,都是记挂着你的逝者变的。”可是这个说法太单薄了,我笑她迂腐,并没有放在心上。
⑦又有一次,已经入冬,客厅的窗户也不常开,一只蟋蟀忽然出现在客厅正中央。那是一只特别的蟋蟀,个头儿很大,而且是灰色的,灰得像老人的头发。妈妈盯着那只蟋蟀看了很久。蟋蟀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像是走到那儿就已经耗光了力气。
⑧妈妈开口时声音很轻,她对着蟋蟀说:“爸爸,是你来看我了吗?我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你往前走吧,别再担心我们。”
⑨那是个有些荒诞好笑的场景,但我缩在沙发上,安静地看着。因为妈妈的声音太柔和、太真挚,好像外公真的坐在客厅里,正面对面地听着。
⑩外公去世得早,很突然,送进手术室前就已经昏迷,没能留下一句告别的话。留下来的,只有藏在妈妈钱包里的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
⑪有一年夏末,我回老家看望外婆。外婆一个人住在山里,田里遍地都是活儿。她干活儿的时候,我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坐在院子里看书。那只蟋蟀出现的时候,我像有种特别的感觉,抬了抬头。
⑫蟋蟀离我大概三米远,停在院子里的一小块苔藓上,触须轻轻地摇动着。我屏住呼吸,悄悄站起来,而它跟着我微微动了动。我突然想起妈妈的话,慢慢走到另外一边。那只蟋蟀竟然也转了过来,头一动不动地冲着我。
⑬我静默地杵在那儿,有两个字悬在我嘴边,却迟迟没有说出来。外婆回来的时候,我赶忙指给她看那只奇怪的蟋蟀,又说起妈妈告诉我的传说。外婆怔了一下,而后拍着我的肩膀笑道:“别怕,别听你妈胡说,外面太阳晒,快进屋去。”她径直走进里屋,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起来。
⑭几年后的秋天,我去日本出差。我趴在小桌前看文件,一抬头时,只见一轮明亮又清冷的圆月,静谧美好,却悬在他乡的夜里。我正要低头,瞥见一点儿黑色,窗台上竟然停着一只小小的蟋蟀。
⑮我已经格外熟练,用便利店的口袋把它套进去,打一个结,拎着下楼。我走到河边,把口袋轻轻地抖开,蟋蟀趴在袋子底,一动不动。“走吧,”我小声对它说,“你是不是听不懂中文,认错人了呀?”
⑯草丛中各种虫鸣此起彼伏,夏夜晚风送来身后游人的笑声和食物的香气。我蹲在月亮底下,它朗照着我,我看着蟋蟀。终于,它猛地一跳,消失在黑暗里。
⑰我没有起身,而是拿出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叫她去阳台上,和我一起看月亮。
⑱我的蟋蟀,请你晚点来。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时间 | 一个夏天的晚上 | 入冬时分 | 有一年夏末 | ③ |
故事 | 母亲把蟋蟀放到绿化带,并告诉蟋蟀的传说。 | ① | ② | “我”在日本看到蟋蟀,放走了它。 |
①我静默地杵在那儿,有两个字悬在我嘴边,却迟迟没有说出来。(请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外婆怔了一下,而后拍着我的肩膀笑道:“别怕,别听你妈胡说,外面太阳晒,快进屋去。”她径直走进里屋,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起来。(既然外婆认为妈妈在胡说,为什么又要对着外公的遗像念叨?)
①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②朱自清《背影》
材料一:除了传统的广播体操,课间操还可以有不同的“玩法”。近来,一些形式多样的“花样课间操”在网上引来颇多关注。“花样课间操”为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多思路。
甘肃酒泉市敦煌中学编排出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舞美敦煌》课间操,飞天、反弹琵琶等敦煌壁画中的经典动作随着同学们一招一式地演绎,给人深刻印象。传统戏剧也可以随着课间操走入孩子们的生活,现代街舞同样为校园体育增添了更多色彩。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则约乡中心小学,每到课间操时间,校长阿加木都成为“领舞”,带着孩子们跳起自己编排、充满动感活力的“曳步舞”。
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都可以成为课间操的灵感源泉。一段10分钟的课间操,呼应着孩子们的好奇心、模仿力,激发出活泼好动的天性,为校园体育打开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空间。
(选自《新华社》)
材料二:“花样课间操”是学习间隙强身健体、放松自我的重要方式。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年龄阶段量身打造的特色课间操,将增强体魄与提高兴趣相结合,正是寓教于乐、以体育心的生动实践。“花样课间操”还有利于减少“小眼镜”和“小胖墩”的出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融入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课间操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除了《舞美敦煌》,具有地域特色的体操还出现在许多地方的学校,比如四川绵阳的川剧韵律操,福建晋江的“高甲戏”“南拳”等。这些有益尝试不仅提升了课间操的趣味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体现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积极向上的励志歌曲,丰富有趣的课间活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快乐放松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释放了学习压力,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情绪,为更有效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选自《腾讯网》)
材料三:近来“科目三”舞蹈在线上线下走红,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这使得该舞蹈迅速从早前的“不入流”“被质疑”转变为风靡多地的“流行款”。
为什么“科目三”舞蹈会突然流行起来呢?
“神曲”适配使得舞乐相得益彰。“科目三”舞蹈的背景音乐是《一笑江湖》。这首歌曲词风表达出一种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的豪迈乐观,激发了人们的勇气和豪情。动作极简催化万众创新。该舞蹈每个动作都非常简单,普通人练习几次即可掌握。“开源”百搭造就千变万化。“科目三”舞蹈的表演门槛极为宽松,这为后续的场景转换提供了友好的“开源”环境。短视频平台赋能持续发展。头部短视频平台,打通了互联网内容生产、传播、变现等环节的通路,为“科目三”舞蹈的走红提供了机遇。
当然,围绕“科目三”舞蹈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有人认为该舞蹈艺术价值较低,甚至有些低俗;有人认为该舞蹈“太土”“辣眼睛”;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舞蹈动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扭伤脚踝等。
“科目三”舞蹈在网络大潮中持续出圈,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不妨让我们抱着审慎、明辨的态度来看待它,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弃糟取精,获得有益启示。
(选自《学习强国》)
采访对象 | 学生 |
采访目的 | 征询对新课间操的建议 |
采访问题 | 例:同学,你认为新课间操控制在多少时长比较合适? ① ② |
采访礼仪 | ③ |
山水点亮了文人情怀,蟋蟀点亮了浓厚思念,花样课间操点亮了校园生活。生活中点亮我们的也许是一句鼓励、一首歌谣、一段往事……回想生活中那些点亮你的人或事,书写你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点亮”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