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 “明月”寄托的情感:A.孤独悲伤 B.思乡思亲 C.怀念友人 D.美好圆满 |
步入初中,我们来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驿站,也攀上了语文学习的又一级台阶。随着语文课本徐徐打开,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我们的人生中缓缓展开。聆听老舍的____叙述,我们一同欣赏水藻中终年zhù xù▲ 的绿意;静立于刘湛秋____清冷的秋雨中,我们感悟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伴随史铁生深切的怀念,我们体味到了他与母亲jué bié▲后内心那深深的愧疚;跟随毛泽东去感受白求恩大夫对技术的jīng yì qiú jīng▲ 。
语文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____;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____;语文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谣,让人沉醉其中。通过学习语文,使我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语文,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①zhù xù ②jué bié ③jīng yì qiú jīng
4月21日下午,2023年清远书香节(第十届)活动在清城区时代广场启动。本届书香节以“读出清远”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让书香飘满清远,勾勒出专属于清远的文化底色。
本届书香节将开展优秀出版物优惠展销、全民阅读成就展览、走进“百年清远”等文化活动;开展“悦读清远”“读游清远”等具有清远特色的阅读活动;开展全民阅读“七进”工程、“青少年学生读书”“书香创建”“关爱特殊群体”等主题阅读活动,让广大读者尽享阅读之乐、阅读之美。
(出自《清远发布》有删减)
小瑾 | 小静 |
小静:我设计的活动是“我读书,我收获”交流会。因为在交流过程中让更多的同学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图书,增加阅读的兴趣。你设计好了吗? | 小谨,我设计的活动是: |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①。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②?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③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④ , 过于所望,审⑤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生⑥人意智。闻丞相为汝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 , 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刘备赦刘禅遗诏》)
【注释】①自济:挽救自己。②恨:遗憾。③射君:人名,即谢援。④增修:增长,进步。⑤审:如果。⑥生:增长。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惟 贤 惟 德 能 服 于 人 汝 父 德 薄 勿 效 之
材料一
①“‘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②李培生和胡晓春都在黄山风景区工作,前者是常年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清捡保洁的放绳工,后者是朝夕看护迎客松的“守松人”。日复一日忙碌,无怨无悔坚守,二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深刻诠释了伟大源自平凡和平凡创造伟大的真理。我们青年一代,应当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坚守平凡,深入思考和正确践行平凡与伟大,成为时代新人。
③“做大英雄”曾是许多人儿时的梦想,但怀超世之才、建旷世奇功者,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可能就包括你我。坦然接受平凡,是我们获得出彩人生的基础。无论拥有怎样的天赋天资和人生际遇,我们都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平凡,不好高骛远或者沮丧失望,让梦想的种子长成闪着光芒的大树。看我们周围多少平凡的人们,为了不虚此生,真诚、努力地奋斗和生活。在全力以赴中,成就着一个个丰满的人生,这就是一种伟大。
④即使平凡,也不要妄自菲薄。再微小的力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请看,是7万名普通的群众,付出10年光阴,修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成千上万怀揣梦想的平凡中华儿女,将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是无数平凡的建设者,让世界惊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辉煌画卷。排雷英雄杜富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战友;____ ;……哪一个不是平凡人物?出己力、尽己责,用坚守诠释存在的意义,用奉献标注时间的刻度,在平凡岗位上写下不平凡的故事。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中流砥柱,这也是一种伟大。
……
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品味“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高度认同并自觉追随李培生、胡晓春等模范人物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青春谱写平凡与伟大的交响乐曲,以忠诚、执着和朴实的青春力量,奏响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
(选自“人民网”,2022年9月21日,有删改)
材料二
“9•5”泸定地震之后,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湾东河沿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引发关注。在堰塞湖的下游不远处,装机6万千瓦的湾东水电站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电站位于山顶的两道泄洪闸,在震后半小时内全部打开,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村庄的灾难发生。
41岁的罗永是湾东水电站的水工,负责管理大坝闸门。泸定“9•5”地震发生,他放弃逃生的机会,沿着陡峭的滑坡体连续两次尝试,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的灾难。而打开泄洪闸的罗永,没能第一时间逃生。
9月8日上午,被困75小时后罗永终于得救,回忆起当时的逆行,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
(选自“川观新闻”,2022年9月10日,有删改)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⑥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⑦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⑧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①→②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③→④→⑤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