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与运用 (30 分)
  • 1.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根据汉字注音。

    无论是巍巍yì 立的青山,磅bó奔流的壶口瀑布,蜿yán曲折的冰河,还是喧哗的丽江古城,当它们遇到了诗人,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还有那飘荡着豆麦藻之香的月夜,冲破一切闭的安塞腰鼓,让人眼湿润的故土延安……当它们遇到了诗人,乡情民俗便有了寄托,自然流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感受诗意,追忆过去时光,在流光溢彩中放飞青春。

  • 2.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校学生会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了如下通知。

    通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叹为观止。为了同学们丰富学习生活,感受古诗词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校学生会定于2023年3月30日14:30,在校礼堂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届时请大家准时参加。

    校学生会

    2023年3月20日

    1. (1) “通知”中有一处标点有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2. (2) 有一个词语使用有误,它是 
    3. (3) 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句子改在横线上
  • 3.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为掀起同学们参与“中国诗词大会”活动的热潮,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 4.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下列有关花的古诗,你认为不属于相同季节的花的一组是( )。
    A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B .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 C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5.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请你为“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拟写一段富有文采的开场白。
  • 6.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你是学校举行的诗词大会的主持人。当上一位表演者退场后,你刚走上舞台,就被脚下的道具绊倒了,还有的同学发出了笑声。这时,你立刻站起来,对大家说:“  ”

    一瞬间,台下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 7.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结合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形形色色的人,演绎着姿态万千的“给”:给朋友一本自己的新书;给路人一个友好的微笑;给父母一个温暖的拥抱。各行各业的工作,也都离不开“给”:军人给同胞和平的家园老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这些温暖的“给”,给出惠风好雨,给出阳光花香,给出希望与力量。

    1. (1) 《经典常谈》是 (作者名)在 20 世纪 30年代末到 40 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 

      (列举至少两部)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2. (2) 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

      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B . 《经典常谈》中的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 C . 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面。 D . 《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学术的高度和深度并存,令人遗憾的是语言高深晦涩,读来繁冗复杂。
二、古诗词积累(10分)
  • 9.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大闯关】古诗文PK流行语 

     

    比心心!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①,②。——《诗经·关雎》

    我太难了!

    ,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哇,好美啊!

    青树翠蔓,④,⑤。——《小石潭记》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城阙辅三秦,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我,选我,我最棒!

    欲济无舟楫,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分分钟都想见!

    一日不见,⑧。——《子衿》

    成语“秋水伊人”的出处

    ,⑩。——《诗经·蒹葭》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 10.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阅读

    【材料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材料二】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欻然下地,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石际生青彩簵筿 ,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人无私积囷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

    (节选自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

    【注释】①欻(xū),快速。②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③簵(1ù),竹名;筿(xiǎo)细竹。④哳(zhā),声音烦杂细碎。⑤囷(qūn),存储。

    1.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溪行 (沿着,顺着) B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 . 积碧珉(全,都) D . 者取之(简要)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皆积碧珉。

    3. (3) 下列选项中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 . 桃花源中人叮嘱即将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C . 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 . 文章也反映了作者受到了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作者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在当时无法实现。
    4. (4) 材料一中陶渊明构建了“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你认为和神国算不算是“世外桃源”?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40分)
  • 11.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云霞畔下来

    刘成章

    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好风阵阵,每座山都像老虎似的肌肉涌动,庄稼像鸟儿意欲展开双翅。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向北,经过子长、绥德、榆林能一直扭到毛乌素大沙漠的里面。而有时候,滚雷碾着满天的云彩,战车样狂碾,有的云彩被碾破了,露出闪电巨大的眼睛,那眼睛一眨一眨,白炽的光芒一耀千里。天上下的雨再不是春雨一样泛着绿光蓝光紫光,它成了豪爽的老白雨。老白雨每一滴都是一个小瀑布,无数的小瀑布洒下来,让万物都洗了个痛快澡。河流便浪涛汹涌地跑起了马,你追我赶,( ),鬃毛在艳阳下啸成猎猎旗帜。赶路的人们( ),头上都戴着含有小麦香的新草帽。“嘿!桃儿下来了!”这虽是一句普通话语,说的是桃儿熟了,上市了,然而在这时候说出来,就使人浮想联翩。

    想起这时候青蛙蹬腿乱跳,想起这时候野兔纵腿乱窜,想起这时候鸟儿也会落下用脚走一走,更想到,这时候的桃儿也是长了腿的。它到底长着几条腿,可以不去追究,重要的是它长着腿。

    其实绝不止桃儿。这时候陕北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野果都是长了腿的。不是吗?你听人们不时说的话吧:西瓜下来了!小瓜下来了!罐梨下来了!豆角下来了!马茄子下来了!一个一个都下来了!

    其实河也是长了腿的,偶尔会跳上岸来。其实树和草也长了腿,它们从卸下它们的火车站走起,一直走到各居民小区。汗珠也长了腿,从额头跳到地上;衣裳也长了腿,从身上走到一边;爱意也长了腿,一路飞跑,从后生的意念中,倏地就跑进了姑娘的眼里。连每片花瓣也长了腿,它们都想到处看看,枝叶却拼全力阻止,不过劲大一些的还是挣脱跑了。看到它们,长了腿的绊脚石就鼓足信心,打算自动离开,只是缘于牛顿的定律死拽着,它壮志难酬。这时候陕北的一切都是长了腿的,都是走的、跑的、蹦的、跳的,一切都不再安分。这时候的陕北无物打盹,无物静睡。七八月的陕北是腿的舞台,奔忙的舞台,欢欣亢奋的舞台。冥冥中,管乐紧奏弦乐忙,锣鼓也在急急地敲,所以天气总是酷热不退。

    夜里终于静下来,枕着日间的种种入梦,梦见两个人关于桃儿“下来了”的议论:

    下来了?

    从什么地方下来的?

    山腰?

    不对。

    山顶?

    还不对。

    猜不到了。

    你想想李白是怎么写黄河的吧?

    黄河之水天上来?

    咳,对了,它们就是来自天上,是从云霞畔下来的,如果你有灵性,会看见它们腿上云气缭绕。从梦中收获的这个意象太好了,真是秉承着伟大诗人李白的思维,浪漫、大胆、奇特。瓜果蔬菜们都如同出自李白的游仙诗,如同云中君兮纷纷而下来!

    我反复扫视陕北的原野,这原野瓜果飘香,五谷蓬勃,生机遍地,八面来风,连渠畔放的铁锨都想跳上几跳。风吹着我心里的文字,我感到那些文字哗啦啦响了一阵之后,都有了脉搏,有了呼吸,好像还睁开了眼睛,都准备紧张而有序地走进一篇我正在构思的散文里。而高高的云霞之畔,还有一些东西正在接二连三地跳下,我感到自己的心扑通扑通地响,它们都跳进我的心里了,变成文字了。我的心室本来够大的,现在已经拥满了,( )地像几十个候车的人合在一起。无数文字在说话在喧哗。我低头向它们喊叫,让它们肃静一些。然后我说,如果暂时不需要哪个,很对不起,为了文章的简洁,哪个就暂且休息休息吧,以后还会有用武之地。吵什么,不相信吗?这片土地给了我那么多惊喜和感动,我哪能只写一篇小文就草草了事?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乐乐呵呵   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B . 浩浩荡荡   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C . 浩浩荡荡   挤挤挨挨   乐乐呵呵 D . 乐乐呵呵    挤挤挨挨   浩浩荡荡
    2. (2) 结合语境,试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青草们扭起了绿色的秧歌,从宝塔山下扭起,向南,能一直扭到秦岭山脚。”

    3. (3) 作者说“七八月的陕北真是陕北的模样”,请阅读全文,概括出七八月的陕北的特点。
    4. (4) 本文题目“从云霞畔下来”省略的主语是什么?本文标题有哪些好处?
    5. (5) 文学评论家刘锡庆说:“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请结合本文,试分析刘成章在写陕北的散文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 12.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
    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

    上网2小时

    10岁以

    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c

    70.4%

    6l%e

    1. (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C .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D .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 (2)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 (3)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请问你是否赞同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为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建议。
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 13. (2024八下·重庆市月考) 写作

    ①对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吴伯箫来说,温暖人心的灯笼,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②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歌曲《少年中国说》的这一段歌词,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少年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按要求作文;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 5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严禁抄袭或模仿试卷阅读语段);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