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 下降幅度 (%) | |
北方 | 3736652 | 866887 | 76. 8 |
南方 | 3117624 | 1506548 | 51.68 |
①编成《海国图志》 ②撰成《瀛寰志略》
③主张“师夷长技” ④大力兴办洋务
时间 | 地点 | 司令长官 | 副司令长官 | 参战部队 |
1937年10月13日至 11 月 2 日 | 山西 | 阎锡山 | 朱德、卫立煌、黄绍兹 | 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中共领导的八路军 |
年份 | 1959 | 1960 | 1961 | 1962 | 1963 |
总收入(亿元) | 487.12 | 572.29 | 356.06 | 313.55 | 342.25 |
总支出(亿元) | 543.17 | 643.68 | 356.09 | 294.88 | 332.05 |
收支差额(亿元) | -56.05 | -71.39 | 一0.03 | 18.67 | 10.20 |
材料一
这两种制度分别有何优劣?先来看看被绝大多数大臣支持的分封制。分封制度的起源很早,以西周初期为例,周天子把整个国家的土地分给王孙贵族、有功之臣们,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小国家,前提是必须要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出兵的时候要随同征战。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分封出去的国家该怎样管理,那都是诸侯的事情,周天子不用操心。 然而分封制的弊端也很明显:时间一久,诸侯与中央关系日益疏远,难免跑出来几个心存异心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势力,一旦做大做强,就开始不听朝廷号令。 久而久之,造成的结果就是诸侯互相争霸,战争连绵不断。 与分封制相比较,……的优势在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直接便捷,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其长官由朝廷任免,不能世袭,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危及中央,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郝思新《中国古代治理智慧》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以法削割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上(汉武帝) 从之。
——《资治通鉴·汉纪十》
习近平主席说,“周恩来,一个光荣的名字、 不朽的名字” , “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中国 100 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 怯懦, 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了各国和平相处的基础,是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被写入了联合国文件。直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在国家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周恩来积极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1956年到1965年,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国家,足迹遍及两大洲20余国。每到一地,他都受到热烈欢迎。他与各国领导人进行深入会谈, 取得许多成果。 他的亚非之行掀起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建交的热潮,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团结与日俱增。周恩来也善于利用每一个机会争取与西方国家的友好交往。在中法建交、 中美建交这些改变国际格局的大事件中,都有他的心血和智慧。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8个增长到 107 个,且在此期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周恩来总理的付出和领导。
———孙旋《新中国外交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