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浏阳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阴山岩画中有关于原始社会猎马的描绘,如下图所示。图中一人正面围堵,一人其后偷袭猎物,第三人驱赶猎物。从这一岩画可以断定当地族群(   )

    A . 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 B . 讲求工具和策略的运用 C . 将射箭与军事训练结合 D . 出现了农业领城的分工
  • 2.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岳麓秦简记载:“殴泰父母,弃市;奊訽詈之,黥为城旦舂。”意思是殴打祖父母要被在闹市处死刑;辱骂祖父母要被在脸上刺字,男犯人要罚去筑城,女犯人要被罚舂米,“城旦舂”的执行为无期。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
    A . 平民劳役繁重 B . 法律制度繁杂 C . 律令的儒家化 D . 保护弱势群体
  • 3.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唐代科举考试试卷不密封,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时,既看考生的答卷水平,也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如举子以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礼部交纳的“纳省卷”,在社会、政治、文坛上都有地位的人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等。唐代科举的这一录取原则( )
    A . 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B . 加强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C . 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D . 利于对参考考生全面考察
  • 4.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

    A . 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 B . 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 . 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D . 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 5.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的价格,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   )
    A . 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然失效 C . 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 D . 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
  • 6.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一历史判断的演变袭明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慨况

    1921年

    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

    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

    1923年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共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

    A . 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 B . 意在开辟中用特色革命新道路 C . 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 D . 顺应了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趋势
  • 7.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下图是 1933年王直在瑞金街头土墙上创作的《送郎上前线》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该作品的创作旨在(   )

    A . 保证土地革命胜利 B . 调动群众的革命参与热情 C . 创建抗日民主政权 D . 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8.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940年10月至次年5月,兴亚院青岛出张所(日本驻青岛领事馆)多田武雄向伪市公署“赠送”日文图书1677册,并出资“援助”编辑《小学儿童日本语作文集》,所赠图书全部被分派到伪政权设置的图书馆、新民教育馆和市区各中小学。日伪政权此举意在(    )
    A . 颠覆抗日民主政权 B . 提高青岛国民教育水平 C . 借助文化手段侵华 D . 消弭根据地人民的反抗
  • 9.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制成《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包含共约1700多个简体字。委员会主任吴玉章称:“这是适应广大群众希望简化更多汉字这个要求的……并且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的。”可见汉字简化 (  )
    A .   有利于知识文化向大众传播 B . 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 . 适应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D . 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10.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 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1.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些成就体现出我国( )
    A . 以科技推动交通发展 B .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 . 交通服务于改善民生 D . 积极参与国际治理
  • 12. (2024高一下·龙岗期中)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
    A . 文明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B . 世界各地文明发展趋同 C . 西亚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D . 文明根源于经济的发展
  • 13.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555年

    葡萄牙

    从明政府地方官手中取得长期租用澳门权

    1604年

    荷兰

    占领澎湖

    1626年

    西班牙

    占领台湾北部

    上表所列事件的出现在于(   )

    A . 郑和航行加强了对外交往 B . 明朝对外政策的根本改变 C . 海上倭寇走私活动的猖獗 D . 欧洲早期殖民活动的兴起
  • 14.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7世纪,科学家提出应从“自然”中寻找精准、永恒的尺度。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声明,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原有度量单位)”来丈量法国的土地。随后,法国宣告推行以“米”为代表的公制度量衡。公制度量衡在法国的产生(    )
    A . 反映出启蒙与革命的延续 B . 加速了大革命时代的到来 C . 推动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 . 表明国民的科学素养提高
  • 15.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
    A . 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 B . 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 .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D . 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 16.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下图是1990年8月1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美国漫画家赫伯特·布洛克的《欢迎 来到后冷战时代》。漫画中的人物是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举起火把,正在点燃连接油桶的引线(注:1991年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据此可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后冷战时代

    A . 漫画作者带有政治偏见 B . 伊拉克破坏了石油经济 C . 冷战局势宣告彻底结束 D . 恐怖主义威胁依旧存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许多学者用“革命”一词来概括宋代经济文化的明显进展或变化。(注:此“革命”并非特指颠覆性的变化,也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积累性、延续性的,在渐变过程中呈现某些突出的表现)

    著名史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上世纪7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一书,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模式。他在这部书里提出,中古时期的中国出现过所谓“经济革命”,他指出的时段正处于宋代。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史家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做过类似的概括,如有的学者将宋代传统农业达于成熟称为“绿色革命”。

    ——摘编自甘阳主编《新雅中国史八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两个“革命”,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的“革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8.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文官考试制度作为文官制度的首要环节,对于文官队伍选拔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民国文官制度的初创者。他关于文官考试制度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科举制“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考试原则蕴含着民主精神,不能将其一概抹杀,需要加以批判继承,因此大小官员都需通过考试来取得资格。二、有些人口才出众却没什么实学,容易通过演讲煽动民众而在选举中获胜;有的人善于思考却拙于表达,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大放异彩。因此还要用西方的选举制度作为补充。三、他提出“五权宪法”的构想,“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其中考试权居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位置。说其重要,是因为它与其他各权不分高低,平起平坐;说其特殊,是因为它从其他各权中分离出来,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929年8月1日公布的《考试法》中取消女子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将北京民国政府时期应考资格中的“民国男子”改为“中华民国国民”。这一规定,一直延续执行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1938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改革文官考试的“基本立法原则”。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长的陈大齐曾对国民政府的人才标准和考试科目设置作了详细说明:抗战后,情势变迁,每次举行考试,都有迅速结束的必要,遂简化二试为一试,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合并在一次考试内考毕,不分先后。共同科目与特殊科目的并重,论者谓为兼采英、美两国考试制度之长,亦足为考试制度上的一个优点。据亲历文官考试的汪掁国回忆:“文官考试从其考试科目之内容来看,封建科举的气息少,很大程度上有似欧美、日本的文官考试,所考的多系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与科举时代所取类皆文艺辞章之末,有所不同。这种文官考试,更多的是注重实务、注重才能。”

    ——摘编自房列曙《抗战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设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简析抗战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
  • 19. (2023高三上·任丘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国王授予部分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商人特许权,建立了众多的特许公司,其代表有莫斯科公司、利凡特公司和东印度公司。

    莫斯科公司

    成立于1555年,拥有对俄贸易特许垄断权。公司向俄国输出的货物主要为呢绒和火器,从俄国输入主要为蜂蜜、鱼油、毛皮、木材和海军军需品等。1698年其垄断权被取消。

    利凡特公司

    成立于1581年,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该公司每年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进口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料。该公司利润率高达300%,其势力越来越强大。到1825年才最终失去特许状。

    东印度公司

    成立于1600年,拥有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后又获得官吏任命、审判、军事等权力。每年向国内提供产自亚洲的棉布与丝绸,获利巨大,并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印度事务。

    ——据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军事企业相继建立。这些企业隶属于总督、巡抚,形同官府衙门。后又建立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总办、督办也均是由政府任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提出了按照西方国家的条例,准许民间投资开办。20世纪初,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逐渐转为商办企业。为此,清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据周其厚《论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在英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企业与英国特许公司的不同之处,并简析洋务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
  • 20. (2023高三上·浏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的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但英国的贫困问题仍持续恶化。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  1945年10月至今,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向全国逐步推广并日臻完善,开始运作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国家承担各种社会风险。1945年10月,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法国的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成为社会保障体制的保护对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全部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

    ——摘编自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行贫困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