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七校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联考...

更新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
    A . 轻徭薄赋的理念 B . 提倡重视人民利益 C . 为政以德的思想 D . 主张大力发展农业
  • 2.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北魏中期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此外,西晋时各地的水碾、水难,在十六国时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后几乎绝迹,到这时又先后在洛阳和其他地方恢复起来。这反映当时( )
    A . 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 . 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C . 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 D . 工具改进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 3.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唐肃宗时期,鉴于玄宗朝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的情况,遂将其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至唐德宗时又将该制度调整为每位宰相“每日一执笔”。据此可知( )
    A . 中书省的决策权被剥夺 B . 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C . 权臣干政受到一定制约 D . 朋党之争的局面终结
  • 4.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说明南宋时期( )
    A . 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 B . 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 . 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 D .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 5.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明代以前的很多作品中,商人往往作为道德事判的对象出现,但在明清小说中,商贾形象被重新定位,他们的职业得到首肯,人格受到尊重,其形象更加客观、人性和生活化。这一变化说明( )
    A . 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 B . 市民阶层社会价值提升 C .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瓦解 D . 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 6.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时,设计的体制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后来又说:轮船招商局“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革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B . 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 C . 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 D . 致力于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 7.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 . 继承清政府外交政策 B . 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 . 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D . 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 8.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 )
    A . 新文化运动已发生了异化 B . 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 .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D . 以俄为师的道路得到了认可
  • 9.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资方提计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新中国( )
    A . 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B . 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C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 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
  • 10.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放弃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必要性 B . 构建务实的国际关系体系 C . 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D .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 11.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恩格斯的一个观点:“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生产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 )
    A . 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 B . 具有现实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C . 是罗马长期阶级斗争的产物 D . 由公民法逐渐向万民法过渡
  • 12.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文艺复兴时期有四类人群积极投身到艺术赞助之中:以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为代表的市民团体、宗教团体;当时欧洲和意大利境内大大小小的宫廷以及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富有家族和个人。由此可以看出( )
    A . 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B . 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 . 市民阶层是思想传播的主体人群 D . 文艺复兴运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13.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有人在评价苏联(俄)某政策时这样说:“该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使联共(布)告别了由粮食危机引起的岌发可危的处境,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巩固和加强,也使国家的粮食征购量逐年递增,国家成功地获得了足够的粮食。”据此可知该政策( )
    A .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 . 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C . 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 D . 顺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 14.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如表是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对表格数据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国家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A .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 .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C . 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D . 美国越过英国占据世界霸主的地位
  • 15.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发起并建立了一系列新型发展框架,包括金砖合作机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一 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重大国际发展合作倡议,丰富了全球治理的体制机制。这表明( )
    A . 全球化扩大了多边治理体系的范围 B . 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D . 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 16.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一华夏民族一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意义。
  • 17.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自然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对印度森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席卷印度全境的起义使英国殖民者意识到需要通过铁路的延伸扩展对印度偏远地区的控制。1864年,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成立了森林局,以保证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各个英国公司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木材供应。原先茂密的森林,在大量供应枕木和火车燃料之后,很多地方变得光秃秃的。所有铁路沿线曾经有森林的地方,现在都呈现出一片宽宽的砍伐地带,沿线土地和野生动物失去了应有的保护。 

    ——宋云伟《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对印度森林的管理开发状况研究( 1858~1947)》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年代

    重大事件

    1947年

    大城市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有毒气体,近30000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

    1950年

    共和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相互扯皮,使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11个法案无法通过

    1951年

    纽约民众抗议为北约生产武器的跨国公司排放污水,被定为“暴乱”,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1954年

    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7个州政府因发生排污标准发生纠纷36例

    ——摘编自胡蝶《二战后至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及社会和国家。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度森林被砍伐的主要用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用途造成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18.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从何时开始,及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学术界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欧洲文艺复兴说、新航路开辟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等,每一种学说皆自成体系,有着其较为科学的划分依据。 

    在国内学术界中,或许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而进入21世纪后,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又开始盛行。笔者认为,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不能太模式化地划分。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 

    ——摘编自卢鸿运《世界近代史开端新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