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一模模拟测试...

更新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
  • 1. 据考古成果推断,能够把粟加工成小米的原始居民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 半坡原始居民
  • 2. 西周时期,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手段包括( )

    ①实行禅让制②郡县制③建立强大的军队④制定严酷的刑法⑤制定礼仪规范。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④⑤
  • 3.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放置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对这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西汉在地方仍然分封了诸侯王 B . 诸侯实力在汉武帝时期被削弱 C . 汉武帝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D . 皮币是汉武帝时期的统一货币
  • 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以“宋代商业繁荣”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 .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B . 《清明上河图》 C . 宋代《货郎图》 D . 《齐民要术》
  • 5. “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 . 唐高祖 B . 武则天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 6. (2023七下·兰山期末)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制瓷业在该地的兴起可以追溯到( )
    A . 唐朝时期 B . 五代时期 C . 北宋时期 D . 南宋时期
  • 7. (2012·海南)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外国人来华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    )

    A . 广州 B . 天津 C . 北京 D . 厦门
  • 8. 他的诗歌清新飘逸、豪迈奔放,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王维 D . 白居易
  • 9.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强迫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天津条约》
  • 10. 有学者指出: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䜣、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长技。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统治秩序 B . 清军受到洋人军队的剿杀 C . 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 . 地方官吏主张进行洋务运动
  • 11.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中的军队是指( )
    A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 新四军 D . 第四野战军
  • 12. 下边是小明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

    A . 发生时间 B . 发动者 C . 解决过程 D . 历史影响
  • 13. 阅读如图,此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对于这一战役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

    A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 .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 14. 以下对土地改革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没收地主的土地 C .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D . 地主不能分地
  • 1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等口号应产生于( )

    A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B . 20世纪70年代 C . 20世纪80年代 D . 20世纪90年代
  • 16. 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7. 下面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你结合所学中国史内容想一想,这些文明出现的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 . 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B . 都有高达宏伟的建筑 C . 都处于沿海地区 D . 都产生在高原地区
  • 18. 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9.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是(   )

    A . 神权主义 B . 人文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人道主义
  • 20. 确定君主立宪制的“光荣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 )
    A . 法国 B . 意大利 C . 德国 D . 英国
  • 21. (2023九上·中山月考) 如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到:“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 . 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 . 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 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 22. (2020九上·贵州期末) 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是(   )

    A . 蒸汽机    B . 电灯 C . 飞机 D . 人造卫星
  • 23. 很多俄罗斯学者和普通百姓认为,不管有什么缺点,“十月革命”都是20世纪一个重大 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24. 下列属于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有( )

    ①环境问题 ②恐怖主义问题 ③毒品问题 ④人口问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材料二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二体现了当时我国都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 26.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企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
    2. (2)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变法结果?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
  • 27. 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强国之路》

    18世纪中期,美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二: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

    材料三: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材料四: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五: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痛,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材料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发展受阻,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及《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1787年,美国通过立法选择了联邦共和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什么原则?
    3. (3) 美国内战初期,面对奴隶制存废问题,林肯选择了废除奴隶制,由此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出路。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
    5. (5) 面对苏俄困境,列宁作出怎样的决策促使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
    6. (6) 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里的“走自己的道路”指什么?
    7. (7)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怀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他希望能够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英法等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1945年2月,美国的罗斯福、苏联的斯大林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诞生了。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

    材料二 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1. (1) 战争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也催生了新的国际组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诞生的两大国际组织的名称。它们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愿望?
    2. (2) 材料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指的是什么?“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发生后,美英苏等国为“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哪些统一行动?
    3. (3)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该材料表达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和对科学的看法,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