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

更新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一个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3八上·湖南月考)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国家给拾走了。材料中的“另外一个国家”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美国 B . 沙俄 C . 日本 D . 奥匈帝国
  • 2. (2023八上·湖南月考) 下列选项属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中的是(   )

    A . 提出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B . 建立起新式海陆军队 C . 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D . 组织成立华兴会
  • 3. (2023八上·湖南月考)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表明《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收到成效 B . 达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目的 C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 4. (2023八上·湖南月考) 下图所示报刊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维新变法 C . 三民主义 D . 民主科学
  • 5. (2023八上·湖南月考) 史料研究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所谓一手史料,是指“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据此观点,下列属于研究义和团运动的一手史料的是(   )
    A . 纪录片《国难1900:义和团事件始末》 B . 历史著作《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C . 当地民间的口头传说 D . 义和团坛口遗址
  • 6. (2024九下·辽宁模拟) 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 . 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 .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 . 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 .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2023八上·湖南月考)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以上材料充分表明(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B .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性
  • 8. (2024八上·澧县期末)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 . 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C .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 . 列强争霸、矛盾重重
  • 9. (2023八上·湖南月考) 有人认为:“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材料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理解正确的是(   )
    A .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 中共诞生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 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10. (2023八上·湖南月考)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革命时期的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C . 洗雪了百年国耻,捍卫民族尊严 D .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11. (2023八上·湖南月考) 下图是位于沈阳的一座纪念馆,主体建筑上有“1931”“9月”“18”“星期五”等字样,其设计是为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 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C . 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D . 中国开始艰苦卓绝抗战
  • 12. (2023八上·湖南月考)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材料中所述事件(   )
    A . 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B . 表明蒋介石主动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 C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3. (2023八上·湖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史历史学家张海鹏指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前期从1840年开始下降,直至1901年左右降到谷底,然后后期再上升……”。

    请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1840年~1919年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是‘沉沦’”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史论结合,字数在200字左右)。

  • 14. (2023八上·湖南月考) 在近代中国的历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等

    材料三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事件彰显了林则徐“御侮的民族勇气”。
    2. (2) 材料二中两者认为的“变局”有何相同之处?为扭转变局,两者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 (3) 材料三中提及的“先生”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举一例史实说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 15. (2023八上·湖南月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成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下图)。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党领导举行许多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 (1) 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 (2) 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名称。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的原因。指出“红军终于达到的目的地”具体是指哪里?从材料三来看,此次远征有何重大意义?
    4. (4)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认识。
  • 16. (2023八上·湖南月考) 任何革命或运动想要取得哪怕是部分的胜利,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①(法律名称),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等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全新政治形态。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充①处法律文献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陈独秀提出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拥护这两位先生”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根据所学指出这一事件的性质。
    3. (3) 材料三认为“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