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近代史历史学家张海鹏指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前期从1840年开始下降,直至1901年左右降到谷底,然后后期再上升……”。
请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1840年~1919年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是‘沉沦’”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史论结合,字数在200字左右)。
材料一 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的开明,两者具有同样的光彩……他是从传统的华夷观念中探出头来认识西方的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等
材料三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下图)。
——摘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二 党领导举行许多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①(法律名称),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等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全新政治形态。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