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2023-2024学年星雅实验学校九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 1.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因其历史悠久、水下碑文化众多、题记内容丰富被誉为“水下碑林”,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称的白鹤梁位于今( )
    A . 涪陵区 B . 潼南区 C . 大足区 D . 江北区
  • 2.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如图形象地展示了秦朝的疆域。图中方框内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 海南岛 B . 南海 C . 台湾岛 D . 黄海
  • 3. (2024九下·南阳模拟) 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字”;西汉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些举措共同目的是( )
    A . 发展文化教育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推广儒家思想 D . 加强交通管理
  • 4.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 余杭、涿郡 B . 洛阳、大都 C . 余杭、洛阳 D . 洛阳、涿郡
  • 5.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如图是《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原人南迁 B . 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 .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疆域面积的扩大
  • 6. (2024九下·株洲月考)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的作用时指出: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 ( )

    A . 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 . 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C . 为普通士人提供了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的机会 D . 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 7. (2023·重庆市模拟)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军机处
  • 8. (2024九下·株洲月考)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制度称为( )
    A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 文字狱 C . 焚书坑儒 D . 八股取士
  • 9. (2024九下·株洲月考) 民国15年,启东地区旅外青年学生组成青年协会,联合有志青年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想,开展唤醒民众的革命工作。这段时期他们谈论最多的可能是(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B .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D . 张学良“改易旗帜”
  • 10. (2023·开封模拟) 广西北海市区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涠洲盛塘村的天主教堂等遗址,是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的见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 . 李鸿章  B . 孙中山  C . 康有为  D . 毛泽东
  • 12. (2024九下·株洲月考)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 13.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习近平在新春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前辈们,不忘初心。前辈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 . 推翻满清政府 B . 实行君主立宪 C . 实现民主共和 D . 挽救民族危亡
  • 14.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宋史》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夏”的建立者是( )
    A . B . 阿保机 C . 阿骨打 D . 元昊
  • 15.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体现在( )

    ①中国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当家作主

    ②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③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如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 .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 .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 17. (2024九下·株洲月考) 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4九下·株洲月考)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军民同朝鲜军民共同奋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为此而连续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有(    )
    A . 三次 B . 四次 C . 五次 D . 六次
  • 19. (2024九下·株洲月考) 据统计,2019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4694.7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14.4%,增幅较全国高11个百分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对外开放的扩大 C . “一国两制”的实践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20. (2024九下·株洲月考)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军杀人比赛”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黄海大战 C . 南京大屠杀 D . 台儿庄战役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 21. (2024九下·株洲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战国初期,秦国一直比较落后,被东方六国看不起,变法图强成了秦孝公即位后的必然选择。他重用商鞅进行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本(农业)图末(商业)者,全国罚为官奴。严禁私斗,实行二十等爵制,爵位依军功授予。主张“明法”,君主带头守法,严格执行,确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摘编自徐秀梅《商鞅变法的历史评析与现实反思》等

    材料二:此后御旨禁鲜卑服装,次禁鲜卑语,凡30岁以下的官吏必操华语,年纪较长的才给予一段过渡期间,令之从事学习。胡汉联姻总是令龙颜欣慰,于是拓跋宏自作月下老,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最后一个胡人的标记——鲜卑的复音姓,他也指派一个委员会共同研究,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作单音汉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利于富国强兵的措施,并简述秦灭六国的概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共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总结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至今仍值得效法的思想。
  • 22.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三

    朝代

    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
    顶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元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创立者是?
    3. (3) 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 23. (2024九下·株洲月考)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列强发动哪些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2. (2)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方面有何尝试?结果如何?
    3. (3)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4. (4) 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24. (2024九下·株洲月考) 综合探究:好的歌曲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五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美丽中国世世代代……

    --《美丽中国》

    1. (1) 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农业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4. (4) 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5. (5) 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请谈谈你的想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