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 | 看法 |
学者 1 | 城市作为共同体,培养了人们共同承担责任的兴趣,激发了作为公民的自豪感 |
学者 2 | 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 |
时间 | 1869年 | 1920 年 | 1922 年 | 1930年 |
事件 | 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 |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决定停止非 暴力不合作 运动 | 带领追随者自取海水制盐以反对食盐专卖法 |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材料二 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图片材料】
【文献摘录】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数据统计】
19世纪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国家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1861-1873年 | 3.3(1851-1873) | 5.0 | / | 3.8 |
1874-1890年 | 1.7 | 5.2 | 2.1(1870-1890) | 3.5 |
1891-1900年 | 1.6 | 3.5 | 2.6 | 4.8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材料-
材料二 在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缔造了世界的和平。
—摘编自[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材料三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 1721 年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这样,亚历山大二世通过把农民“抢得精光”的办法,换取地主对农民人身自由的法律认可,同时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从而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满足资产阶级发财欲望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002期)
材料三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用劳动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对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