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素以“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模式立于世间,即便到现在,当高楼大厦大行其道,古城还是这儿一架石桥,那里一方庭院,给世人葆有一份水乡的韵味。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来此依然可以捡拾若耶溪畔的(yōu)▲闲,领略一番“烟雨醉江南”的风情。
春日可以循着山路探访古村落,夏日可以荡着乌(péng)▲游十里荷塘,秋日就(xiù)▲着幽香赏越王台的菊展,冬日暖阳下最是适合(cháng)▲徉古城的小巷小弄。古城的每一季都适合开启一次行走之旅。
狭窄的河道【甲】着古老的底蕴,【乙】着岸边的草木,【丙】着袅袅的越剧,【丁】着天光云影和屋桥连廊的倒影,一条条轻巧玲珑的江南船悠荡其中 , 橹声欸乃,流水清幽……
①(yōu) 闲 ②乌(péng)
③(xiù)着 ④(cháng) 徉
行走在古诗文中,亦是感悟生活、体悟人生。在作品里,你可赏春夜之静谧,如“杏花疏影里,①”(陈与义《临江仙》);秋景之奇异,如“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能体会许浑面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鸟下绿芜秦苑夕,③”(《咸阳城东楼》);纳兰性德奉使出塞的凄惘:“④,半竿斜日旧关城”(《浣溪沙》)。亦可感知秋瑾“⑤?英雄末路当磨折”的凌云壮志(《满江红》);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 ⑥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李商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⑦,”(《无题》)。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名著的世界中行走着收获着,请你分享你在这方天地的收获。请以《水浒传》为例,分享阅读古典小说的方法。
A.鲁智深:“鲁”“达”“智深” B.宋江:“孝义黑三郎”、“呼保义”、“及时雨”
探究《水浒传》的结构链 | |||
王进受高俅迫害,被迫逃出东京,因其母亲生病寻求借宿的地方,引出了史进。 | 史进因与土匪来往,事发后被迫逃亡,在路上又遇到了鲁智深。 | ① | 林冲因要上梁山,被迫纳投名状,由此引出杨志。 |
我们发现《水浒传》前四十回的讲述有这样的特点:② |
《唐诗三百首》 《泰戈尔诗选》 《世说新语》 《聊斋志异》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两千米,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但又实在想跟着父亲。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便伏在灌木丛后,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中划过。
父亲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去漂来。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亲戚、朋友和邻居议论纷纷。
河上经过的行人和住在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弃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浮。母亲和别的亲戚们一致以为他藏在船上的食物很快就会吃光,那时他就会离开大河,到别的地方去(这样至少可以少丢一点脸),或者会感到后悔而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 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许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在废弃和空寂中流逝,父亲却一点都不在意。他从不踏上泥土、草地、小岛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甚至没有划燃过一根火柴,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么样?不停地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每到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和丈夫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时代在不知不觉中变迁。母亲最后也走了,她老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备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身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但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头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因为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从此我还是一个男人吗?我不该这样。但明白这一点又太迟了。我不得不在内心广漠无际的荒原中生活下去。我恐怕活不长了。当我死的时候,我要别人把我装在一只小船里,顺流而下,在河上迷失,沉入河底……
父亲订购船→①→②→父亲划船返回→③
人物 | 矛盾呈现(用原文语句填写) | 矛盾意义 |
父亲 | A.“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B.“父亲什么也没说”: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父亲上了船,划远了”;父亲没有回来” | 父亲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与他的所作所为矛盾,这说明父亲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追求 |
母亲 | A.“只是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B.① “” | ② |
我 | A.③ “” B.“我害怕极了,毛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 | ④ |
探究意义 | 通过对上述三组矛盾的探究,我发现矛盾设置在小说有如下作用:⑤ |
关键词一:庸常生活的反叛者
关键词二:命运的轮回——孤独
我选关键词▲:▲
材料一:
《儒林外史》目录(节选)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区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两公子请遍了各位宾客,叫下两只大船,厨役备办酒席,和司茶酒的人另在一个船上;一班唱清曲打粗细十番的,又在一船。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天气清和,各人都换了单夹衣服,手执纨扇。这一次虽算不得大会,却也聚了许多人。在会的是:娄玉亭三公子、娄瑟亭四公子、蘧公孙駪夫、牛高士布衣、杨司训执中、权高士潜斋、张侠客铁臂、陈山人和甫。鲁编修请了不曾到。席间八位名士,带挈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然而待到同群中有讽刺作者出现的时候,这一群却已是不可收拾,更非笔墨所能救了,所以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而且还适得其反,实际上不过表现了这一群的缺点以至恶德,而对于敌对的别一群,倒反成为有益。我想:从别一群看来,感受是和被讽刺的那一群不同的,他们会觉得“暴露”更多于“讽刺”。
(选自鲁迅《什么是“讽刺”》)
别元九①后咏所怀
白居易[唐代]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②。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③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元九: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朝著名诗人。②悰:欢乐,乐趣。③背门:特指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也泛指京城东门。
张养浩传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①不忽木,大奇之,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②也。”
及为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③ , 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有删改)
【注】①平章:官职名。②掾(yuàn):属官,副职,助手。③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废除了有盗窃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的规定。
语句 | 方法 | 释义 |
①大奇之 | 联系课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
②互相戒曰 | 结合语境 | |
③民不堪命 | 查阅字典:能够,可以;忍受,经得起;地面高起;指天道。 | |
④拜住袖其疏入谏 | 联系成语法:袖手旁观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任务一】请在读完本文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完成填空。
事例 | 可贵品质 |
尝出,遇人有遗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 拾金不昧 |
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 勤学苦读 |
① | 宽容大度 |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 崇尚节俭 |
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 关心民生疾苦 |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 ② |
【任务二】下面是课本剧《张养浩》片段,请根据情境将横线处填写完整。
时间:张养浩到任堂邑县尹后的某个月的初一 地点:县衙大堂 人物:张养浩,众旧盗 旧盗甲:(战战兢兢地)小民等人按例前来府衙接受县尹大人的训问。 张养浩:(温和地注视,亲切的口吻)你们都是善良的百姓,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你们,现在不能再把你们看成强盗,不能断绝你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我宣布,从今往后,你们不需要每月初一、十五到官府接受审讯了。 众旧盗: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张公的厚望! |
风暴的自由与茎干的束缚
共同造就了枝桠的婀娜之舞
——泰戈尔《流萤集·36》
上面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⑴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⑵不少于600字;
⑶不得套作、抄袭;
⑷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