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力激活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资源叠加优化配置
②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抢占发展制高点
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④以政府为科技攻关主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①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提高国家经济治理能力
②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地位,培育更多高质量市场主体
③为民营经济纾困解难,激发其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④助力民营企业减负,促进其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安排
①健全有效监管→压实主体责任→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②优化住房限购政策→增强购房意愿→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助力房地产业发展
③规范金融秩序→强化风险管控→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增强应对金融风险能力
④适时增发国债→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①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②顺应全球化趋势,持续优化外贸结构
③培育自主品牌,降低经济对外依存度
④推动贸易提质升级,释放外贸新活力
①保障群众治理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②做到治理精细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③创新治理方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事务
④丰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优化其功能
①为乡村振兴破难题、开新局、聚合力提供法律保障
②进一步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民政治地位
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使农村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①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和反映
③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和目标
④新媒体技术创新的文艺作品能够更好的交流和传播
①坚持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创作导向
②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④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把握了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工作
③立足乡村建设的关键部分,服务于乡村建设全局
④用综合思维方式统筹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设质量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飞跃
③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材料一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以及趋势测算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但在养老市场,老年人往往难以买到称心的老龄用品;老龄用品企业普遍欠缺精准定位和基础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市场乱象频出,商家通过销售质量低劣、假冒伪劣商品获取利润,不正当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多个消费领域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劣势,夸大宣传、诱导消费甚至进行诈骗,使不少老年人身心遭受严重伤害。同时,现有养老服务市场中高端产品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促进银发消费、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关爱老年群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概述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结合材料说明银发消费如何守护老年人幸福生活。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在浙江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千方工程”实施过程中,浙江省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做到真金白银投入。各地建设“百姓议事会”“道德评议团”等基层治理载体,创设“河小二”“池大爷”“塘大妈”等岗位,形成“幸福积分制”“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励机制,涌现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典型安吉县余村等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短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浙江省“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四川已先后接受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四川省委省政府严格对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的突出问题,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部门管行业”的思路,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等文件,为整改工作提供行动指南,据此制定高标准的整改方案和任务清单。在整改过程中,四川始终坚持“一盘棋”思维,把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和国家移交四川的长江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机结合,统一标准和要求,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同时,四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继续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截至2022年8月底,两轮中央环保督察22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72项,信访问题办结率达到97.5%。值得关注的是,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成都市锦江流域治理、绵阳市磷石膏综合整治、攀枝花市矿山治理修复4个案例,入选全国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
材料二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从未停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西省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保持全国第二;靖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赣南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九江夹地合作“共抓大保护”等特色改革品牌持续打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河湖林长制、生态司法改革、绿色金融创新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能引领全国走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