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县石林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入...

更新时间:2024-04-19 浏览次数:5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 1.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中秋,是一张车票,自己在这个站台,亲人在那个站台,它意味着____山水,更满载千里奔波之后的团圆欣喜。中秋,像一颗石榴,丰收的时辰一到,莹润的果实包都包不住,从不吝(lìn)啬对辛勤汗水的奖赏。中秋,似一曲合奏,在明月清辉的茏罩下,中华儿女酣畅淋漓地挥洒情愫,接续先人的浪漫想象,共叙未来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____的意绪与哲思,承载(zǎi)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融入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团聚,也成为古今旅人的共同心愿。

    由此就不难理解,天上月圆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以让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情难自禁(jīn),____;一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何以能引发人们的心绪共振,____起亲族情谊;一帧“天和”核心舱划过满月的定格画面,何以激荡起家国情怀,积蓄起磅礴(bó)力量。花好月圆时,我们沉醉于亲朋团圆的欢愉,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观照,怎么不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lìn) B . (zǎi) C . (jīn) D . (bó)
    2.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茏罩 B . 酣畅淋漓 C . 倾泻 D . 激荡
    3.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跨越    储藏    思绪万千    凝结 B . 翻越    蕴藏    百思不解    凝结 C . 翻越    储藏    百思不解    凝聚 D . 跨越    蕴藏    思绪万千    凝聚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怎么能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B . 怎么能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C . 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D . 怎么能不对圆满生出尤其更加强烈的期许呢?
  • 2. (2024八下·昆明月考)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 ③⑥①⑤④② B . ③⑤④②⑥① C . ⑥①②③④⑤ D . ⑥②①④③⑤
  • 3.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2.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 (3) 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4. (4) 山随平野尽 ,     《渡荆门送别》
    5. (5) 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

      之意的句子是:“ 。”

    6. (6) 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着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慨叹之情的句子是:“ 。”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8分)
  • 4.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请将下列消息写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部分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后,5月中旬首批零关税水果登陆福州,接着亮相上海,京城百姓也纷纷议论何时才能吃上零关税台湾水果。5月30日一早,进入北京物美华天大卖场选购水果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他们平时熟悉的水果柜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台湾水果展卖”。那一排排摆放整齐、新鲜饱满的水果仿佛正向京城百姓宣告:“大陆同胞,我们来了!”

  • 5.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班级围绕名著中“反抗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1) 众评《水浒传》。请在①处填写人名,在②处填写故事情节。

      甲:《水浒传》中有许多人物都是被逼反抗的,比如 , 他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乙:武松也是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的。武松本是阳谷县都头,因为兄报仇,他 , 后被判刺配孟州。在去孟州的途中,他又因帮助施恩而遭到蒋门神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之后开始逃亡,最终落草二龙山,走上了造反之路。

    2. (2) 选评名著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了众多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下面就是其中两位,请你任选其一,说说他们反抗精神的具体表现。

      ①毛泽东    ②彭德怀

  • 6.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三、阅读(11~23题,共36分)
  • 7.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 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但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本诗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B . 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神态。 C . 诗末两句,“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人的自然本性,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 . 全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2.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心远”指什么?
  • 8.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 ,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 , 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 ,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招隐》:左思写的表达隐居乐趣的诗歌。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今浙江嵊州市。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③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竹柏影也   盖:

      ③经宿方       至:④人问其     故: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 (3) 【甲】文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 (4) 【甲】【乙】两文都写了月色、月夜,描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 9.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

    丁雅诵

    ①当下,不少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例如以“弘扬非遗文化,做新时代传承人”作为开学典礼的主题,开展击鼓明志、趣味灯谜、体验活字印刷术等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对青少年而言,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如何创新形式载体,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如何引导青少年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让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应当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并有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工作合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③加强实践育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于文字、图片上的记录,更是历经岁月变迁后生动鲜活的文明传递,饱含时代赋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正因如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应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让广大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对话历史、感悟文化。一份精心设计的节日作业,一次博物馆里的现场教学,一场故居旧址的实地考察,都能帮助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激发他们文化传承的自觉。

    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时空。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古籍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之美直抵人心。运用短视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形式,创制新的育人场景,将传统文化巧妙嵌入其中,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的新趋势。未来,继续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⑤汇聚各方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共担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职责。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有机衔接,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营造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呼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传承载体和传播渠道,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活力。

    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牢牢扎根,才能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人民日报》)

    1. (1) 作者认为要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2. (2) 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学校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写起?
    3. (3) 你的身边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为文章第③段补充一个证例。
  • 10.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忆老余

    陈鑫昱

    ①随着中招考试的结束,我的初中生活也落下了帷幕。回首初中三年,老师自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而每每谈起老师,我总会第一时间想起老余。

    ②老余是我八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刚开学,老班向我们介绍各科老师,说到老余,忽然兴奋了起来:“你们的余老师当年是我爱人的数学老师,缘分啊。”凭借这独一无二的介绍,我立刻对老余充满了好奇。

    ③老余身形瘦削,大概是四五十岁的样子,有着数学老师标志性的发际线,看起来就是那种再普通不过的中年男士,严肃、沉默、古板。可事实并非如此。

    ④在我10多年的学生生涯中,感觉老师对学生总是带有管教、居高临下的意味,而老余对我们很尊重,他从不随意批评责骂学生,每次提问总是说“XXX,请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请坐下”。只是一个小小的“请”字,经老余之口,用最寻常的语调说出,没什么刻意强调,却让我记了很久、很久。他是我认识的老师中少有的对学生用“请”字的,不是阴阳怪气,而是习惯使然。老余从不会跟我们谈诗词歌赋,说什么阳春白雪;也不会谈什么品茗抚琴,书画焚香;更不会去附庸风雅,谈什么高山流水。但我觉得他的文雅是刻在骨子里的,是教养、是风度,和老余相处,总让人感觉很舒服。

    ⑤说来好笑,老余最大的特点是拖堂。老余拖堂,拖出了水平、拖出了特色、突出了名气,全年级几乎人尽皆知,记得有一次,老余上的是夜自习的最后一节课,又正好讲到一道大题,拖堂自然顺理成章。八年级的放学铃打响了,老余充耳不闻;九年级的放学铃也打响了,可老余,仍然讲得兴致勃勃。“放学吧”,我在心里哀嚎,许是上天听见了我的心声,随着最后一道放学铃的打响,学校断了电,教室一片漆黑,黑板上的板书也隐去了踪迹。静默了几秒,班里突然响起了激动的狂欢,这下总可以放学了吧?可惜老余他不按常理出牌,他只是愣了愣,随即打开手机点出手电筒,照向黑板,又用他不紧不慢的语调继续讲题。我们都被老余的举动震惊了,之后也只能认栽。我那早随人流而飘走的心也逐渐宁静下来,看着讲台上那个坚定的身影,任台下纷攘吵闹,他自岿然不动,从始至终他的目标都很单纯也很执着——把这道题讲完。我看着那个身影,心里涌起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好像被触动了。可惜老余还是老余,他从不留给你感动的时间。“好,讲完了”,班里立刻又躁动起来,我也抖擞了精神,期待地望着老余,盼望他能讲出“下课”两个字。“别急,我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啊?”班里又响起一片哀嚎……那回老余足足拖了半个小时,那天让我觉得“放学”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而老余,也凭借“那个停电了都要讲课的老师”在校园里火了一把。

    ⑥后来,我常常会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个打着手电筒讲题的老余,记忆中手电筒的光很昏暗,老余的身影很模糊,但黑板上的板书却格外清晰,老余那略显嘶哑的声音在夜色的修饰下平添了几分吸引力。作为学生的我无疑是讨厌拖堂的,但我亦知道老余只是想尽他的努力让我们多学一点,身为老师的他,远远比作为学生的我们更称职。老余总是用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不认真的我们,在他那种精神的影响下让你不由得也认真起来。似乎敷衍就是对他的不尊敬,内心也会觉得愧怍

    ⑦九年级下学期,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体育考试,学校每天都要训练我们跑步。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很累,根本不想跑,便有部分学生趁老师监督不严时就偷懒躲滑。但全年级十几个班中唯有老余班上的学生跑得飞快——没办法,不跑不行,老余在后面跟着跑呢。老余是当时唯一一位跟跑的班主任,他总是在队伍后边跑边给学生们打气,那情景总让人心生羡慕。

    ⑧老余,一个普通人,也许在这个浮华的世界老于显得很平凡。但在我心里,不平凡才是他人生的写照。我想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再见到老余,我都愿意热情的喊他一声“老师”。

    选自《视野》(有删减)

    1. (1) 文章回忆了关于老余的几件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事件

      “我”的情感变化

      介绍老余

      好奇

      初识老余

      舒服

      拖堂断电

      震惊

      变法再拖

      焦急

    2. (2)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加点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似乎敷衍就是对他的不尊敬,内心也会觉得愧怍

      ②老余从不会跟我们谈诗词歌赋,说什么阳春白雪;也不会谈什么品茗抚琴,书画焚香;更不会去附庸风雅,谈什么高山流水。

    3. (3) 第⑦段写老余跟跑的事件,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文章第⑧段说老余是“平凡”的,但在我心里又是“不平凡”的,两者矛盾吗?请简述理由。
四、作文(40分)
  • 11.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歌手林宥嘉的《你是我的眼》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有几句歌词:“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是啊,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给予我们帮助、启发、教育……他们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师长……他们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眼”。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你是我的眼”为题作文。

    题目二:请以“街头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任选题目之一来写文章。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