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13 /13.2 *致大海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2《致大海》课后练习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普希金城诵诗

    张瑞田

    一颗,两颗,三颗……我数着地上的橡子,像数着一颗颗饱满的子弹。褐色,椭圆形,光滑的表皮,沉郁的光泽,俄罗斯的橡子真的像子弹。

    从橡树上坠落的橡子,躺在草地,树叶成了她的床单,一层层的树叶,依附草地,托着她,一定温暖。

    恍惚中,我觉得这样的子弹,不会呼啸奔跑,也不会粗暴地去撕裂鲜活的生命。

    秋天,普希金城的上午,我坐在一棵橡树下,听树林中的风声,看一位我所热爱的诗人托腮深思。普希金铜像,在我的眼前展开的依旧是涅瓦河边俄罗斯诗人忧虑、坚定的生命韵致。刚才,我在普希金铜像前伫立,我渴望聆听诗人的吟诵,我渴望感受诗人坎坷的人生。

    到普希金城,也是朝觐。我不愿意像观光客一样,照一张相,便匆匆离去。不远处有叶卡捷琳娜宫,可是在我的心中,辉煌的宫殿,比普希金塑像逊色得多。普希金所凝聚的思想寄托和感情畅想,是无价之宝。

    不想离开,我就去一棵橡树下,翻开从国内带来的《普希金诗选》,一句句默诵。

    宁静至极。我说不出普希金铜像坐落的地点,无数棵橡树交织出的茂密树林,搭建了俄罗斯独特的风景。普希金在这样的地方沉思,我在这样的地方吟诵普希金的诗,再恰当不过了。

    一阵起伏的童声漫涌过来,是俄语,是普希金写诗的语言。我抬起头,看见十几位俄罗斯小学生站在普希金铜像前,吟诵着普希金的诗篇。显然,吟诵没有经过彩排,每一个人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方式吟诵,因此,没有统一的节拍,没有整齐划一的口型,强弱不一的声调,在橡树林中如空气一样纯洁、通透、高贵。显然,每一位俄罗斯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普希金。

    我的眼睛热起来,我合上《普希金诗选》,站起来,走向铜像,走向吟诵普希金诗篇的俄罗斯少年。

    十四位俄罗斯少年,簇拥在一起,站在普希金的铜像前,目光虔诚,表情质朴,形状不一的小嘴不规则地蠕动,开合之间,是俄罗斯民族的青春生命对一位不朽诗人的永远记忆。

    我被感染了。本来我是到普希金城检讨自己的,我想在这块清净的土地上,拂去心灵的尘垢。多少年了,我们遗忘了普希金,我们世故地被物质的绳索捆绑,我们曾经拥有的清新和天真被时代污染。

    是俄罗斯少年让我的激情复活。我在他们的身后,情不自禁地朗诵——

    去吧,从我的眼前滚开,/柔弱的西色拉岛的皇后!/你在哪里?对帝王的惊雷,/啊,你骄傲的自由的歌手?/来吧,把我的桂冠扯去,/把娇弱无力的竖琴打破……/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我用汉语吟诵《自由颂》,这首诗也是我少年时开始阅读的,几十年的光景随风而逝,好在我还记得它,还能用汉语吟诵。

    俄罗斯少年吟诵的是普希金的哪首诗,我听不懂,但是,从他们清澈的目光中,感觉到所吟诵的是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许不是,或许是《我曾经爱过你》、《致大海》。

    汉语与俄语在普希金铜像前萦绕,我的泪水渐渐淌湿脸颊,眼前的普希金铜像朦胧成一个硬朗的形状。我感受到了力量。

    我们不再相信诗人,曾几何时,对帝王将相、福禄寿鬼艳羡与敬拜的眼光庶几让我们失去了生命的尊严。在诗人墓前我们不再感叹与遐想,不再崇仰与向往。官位与财富的价值量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我们听不到普希金铜像前金属般纯粹的诵诗声,看不见对爱国诗人由衷的尊敬。

    俄罗斯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了普希金铜像,轻盈的脚步把树叶翻卷起来,那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短暂飞动,又落到地上,青翠欲滴。我又回到那棵橡树下,平息一下跳动的情感,随手捡几颗橡子果,握在手心,又打开《普希金诗选》,沉醉其间。

    (《光明日报》2014年04月25日14版)

    1. (1) 作者引用普希金的《自由颂》,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开头与结尾都写到橡子果,有何用意?
    3. (3) 结合全文,谈谈俄罗斯少年在普希金铜像前诵诗的场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选择题
  • 2. 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入哪组词语    (    )

    ① 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 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 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诗的意象。

    A . 品位   灌注   揣摩 B . 品位   贯注   揣测 C . 品味   灌注   揣摩 D . 品味   贯注   揣测
三、语言表达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若用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 4. 高二(1)班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诗歌朗诵系列比赛活动。每期活动围绕一个人物展开。如果你是其中一期的节目主持人,请选择以下四个人物中符合你本期主题的一个人物在开场白中进行介绍。要求: ①至少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②100字以内。

    屈原     白居易     辛弃疾     李清照

    1. (1)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 (2) 开场白: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众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它们书写着历史和时代,弘扬着伟大的中国精神。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登载“中国精神”系列文学作品推介,请你从《离骚》《窦娥冤》《水浒传》《呐喊》中任选一部或一篇,写一段评价文字,结合作品内容展现其“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其中的一方面或兼而有之的特点。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具体,表述准确,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 6. 诗歌常运用即事感怀、小中见大的写法来抒情言志。请运用这种写法,从下列“物语”中任选一则,用问句的形式写一首思索人生的小诗,4~8行。

    物语示例:

    ①竹 每攀登一小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地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②浮萍 紧密地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具有团结精神。

    每移动一步,都是随波逐流。

    ③蝉 每一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

    过分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

    ④牛 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过分地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来音乐需要民族化才能得到国人的青睐。(   )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   )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什么有的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    ①    。正如外来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民族热爱的乐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但却是民族的内容。其实,创作这部音乐作品的最初(   )来自农民。当年去乡下演出,农民们说,我们用小提琴拉的贝多芬、巴赫虽然好听,但是他们是(   ),他们喜欢的是越剧和沪剧。最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国人传颂。

    外国近代音乐有不容忽视的先进技巧,我们不应无视甚至排斥;我们更要牢记,中国音乐是有自己的传统与风格的。发展民族音乐,必须要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    ②     , 将外来形式民族化。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人,必须好好学习我们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语言。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表达感情的音乐语言,创作者如果认真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语言,老百姓就能从作品中产生共鸣,甚至喜欢上音乐作品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所以   动机   青蛙跳水——不懂   横空出世 B . 尽管……但     动因   青蛙跳水——不懂   横空出世 C . 因为……所以   动因   蚂蚁跳塘——不知深浅   脱颖而出 D . 尽管……但     动机   蚂蚁跳塘——不知深浅   脱颖而出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____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战歌却嫌凄婉;似悲歌却多悠扬,(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        ),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那么,对面平台上引吭高歌的究竟是秦汉边卒的骨血还是匈奴的遗脉?仅一沟之隔,便有____之感。我只有倾听他那洞穿物障的声音。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____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____风沙草棵中。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幻    汇入 B . 升起    望尘莫及        变幻    飘进 C . 浮起    望尘莫及        变换    飘进 D . 升起    可望而不可即    变换    汇入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    ①    ——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    ②     , 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崽子已经坐胎……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设问    比喻    拟人 B . 反问    排比    比喻 C . 比喻    拟人    排比 D . 比喻    夸张    排比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就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四、现代诗歌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黑色地图

    北岛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

    跟你所有灯光干杯

    让我的白发领路

    穿过黑色地图

    如风暴领你起飞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节选自《北岛诗歌集》)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用“长于一生”一句,指出自己这次是灵魂的返乡,因而不会遗憾,他仿佛突然明白了自己永生的故乡究竟应该在何处。 B .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提及回乡的缘由,“我是他的回声”一方面说明生命链条的延续,--方面表现出诗人对父亲的敬重和孝顺。 C . “为赴约转过街角/旧日情人隐身风中/和信一起旋转”,揭示自己回乡的另一个目的,想象自己与牵挂着的心上人重逢后的温馨。 D .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关上:哦明月”,诗人再次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为自己付出的一切而自豪,“关上”的“小窗”终将为游子打开。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鸦终于拼凑成/夜:黑色地图”运用比喻手法,以“寒鸦”自喻,诗人面对夜这张黑色的地图,感到无奈和绝望。 B . 诗歌第一节写“归程/总是比迷途长”,运用 了类似“长亭更短亭”这种中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表明回归故乡的艰难。 C . “北京,让我/跟你所有灯光干杯”节奏变得明快,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叫出了故乡的名字,全诗由此达到高潮。 D . 最后一节的“我回来了”与开头的“我回来了”形成呼应,有中国诗歌回环往复之美;这首诗语言深邃.凝练,却并不晦涩。
    3. (3) 为什么诗人说“重逢/总是比告别少/只少一次”?
    4. (4) 有人评价本诗“将现代诗的象征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熔为--炉”,请以第二节为例加以简析。
  •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单峰驼

    侯汝华①

    单峰驼走过戈壁,

    孤寐者②,请步③足迹而前来,

    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

    为你远行者洗尘,

    我的笛曲虽已残破,

    犹能回奏悦耳之音,

    有人嫌为陈腐的节调,

    于你都如晨兴的新鲜。

    罂粟,山茶,为何而红?

    野葡萄,玫瑰,为何而馥郁?

    让这血艳的芬芳,

    温慰你生命的颓败。

    沉默吧,不要让声音

    刺破你的华梦,

    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

    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

    莫谓旅路之辽长,

    明天或有无边的雾和烟云,

    请步单峰驼之后尘,

    用希望矫健你的两腿。

    (选自《海上谣》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版)

    【注释】①侯汝华(1910-1938),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著有诗集《海上谣》②孤寐者:孤独迫梦的人。③步,这里用作动词,踩着,沿着的意思。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单峰驼过戈壁”起笔,再现单峰驼的雄姿,突出单峰驼的坚韧,以便在读者心中唤起对单峰驼的赞佩感。 B . 第节诗紧承第一节,诗人就自己的歌和“孤寐者”进行对话,愿望和热情溢于言表。 C . 在第四节诗里,诗人鼓励“孤寐者”坚决地与过去诀别,不要再做黄粱美梦,不要受什么声音的干扰与诱感而倒退。 D . 在最后一节诗里诗人进一步鼓舞“孤寐者”不要怕前面的艰难,应该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奔向未来。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有一阕过绿洲之奇丽”一句中,用绿洲反衬浑茫的戈壁,使绿洲显得更明丽悦目,从而在跋涉者眼前点亮希望的火花,令人振奋。 B . 在第二节中,“晨兴的新鲜”主要来源于视觉感受,而“笛曲”却是作用于听觉,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C . “而恢复你冷硬之昔年/使人感着如明月的悲惨”,明月在夜空是清冷孤寂的,用它来形容“昔年”非常具有表现力 D . 本诗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势,没有标语口号的呐喊,画面生动而又蕴含哲理,诗味浓郁而又明朗清丽,是一支别具韵味的壮行之歌。
    3. (3) 本诗的第四、五节,诗人都是在鼓励“孤寐者”,但鼓励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4. (4) 在第三节诗里,诗人为什么要写罂粟、山茶、野葡萄、玫瑰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平静的荣誉

    都曾骗过我们一阵痴情,

    去了,去了,啊,青春的欢愉,

    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

    然而,我们还有一个意愿

    在心里燃烧:专制的迫害

    正笼罩在头顶,我们都在

    迫切地倾听着祖国的呼唤.

    我们不安地为希望所折磨,

    切盼着神圣的自由的来临,

    就象是一个年轻的恋人

    等待他的真情约会的一刻.

    朋友啊!趁这颗正直的心还在蓬勃,

    让我们倾注这整个心灵,

    以它美丽的火焰献给祖国!

    同志啊,相信吧:幸福的星

    就要升起,放射迷人的光芒,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跃起,

    而在专制政体的废墟上

    我们的名字将被人铭记!

    1. (1) 如何理解“像梦,像朝雾似的无影无踪”这一诗句?

    2. (2) 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3. 下面这首小诗在网络上被许多人转发、推荐。请品读该诗,说明其被推荐的理由。要求:写3点理由,字数60字左右。

    一碗油盐饭

    佚名

    前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我放学回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放学回家,

    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蕴含哲理的生活抒情诗,它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B . 诗开头是一个假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假设会深深伤害人们,足以使人们丧失生活的信心,足以使人们面临“灾难”。 C . 这首诗的前四行侧重于安慰困苦悲伤中的人,而后四行则侧重告诫人们要理性辩证地对待生活的忧郁。 D . 这首诗直抒胸臆,用一种劝告的口吻和亲和的语调与人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
    2. (2) 诗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应如何理解“欺骗”一词的含义?
    3.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4. (4) 简要说明本诗在表情达意方式上的特点。
  • 1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忍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 B . 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 C . 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有“好友”,有“回忆”,小屋环境中的温暖暂时压倒了冬日的寒,快乐暂时驱赶了忧伤。 D . 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致,回环有序。 B . 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 C . 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内涵具有开放性,如“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均有象征意义。 D . 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沙地响”等听觉。
    3. (3)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
    4. (4) 《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 1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致大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沙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散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清,

    冷夜的巉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到巉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表现出了大海富于变化,给人带来感叹与联想。 B .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写出了大海的包罗万象,也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C . 海燕疾飞在暴风雨中,象征了人们面对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勇敢地反抗并与之搏斗的不屈的意志。 D . 最后一节欲扬先抑,揭示出无论大海怎么咆哮,多么虚伪,多么残暴,人生中沉沦的痛苦只是暂时的,苏醒的欢欣才是永恒的道理。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是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的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 B . “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运用比喻、顶真、回环的修辞,揭示了大海与生活的相似性。 C . 第三节呼告大海,第四节呼告生活,这两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第二节的最后两行诗句挽结在一起。 D .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沙穴?/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运用设问手法,表现了对儿时、青年时期美好生活的回忆。
    3. (3) “多么寂寞我的影”“多么骄傲我的心”中的“寂寞”“骄傲”如何理解?
    4. (4) 面对抒情对象,诗歌前两节使用第三人称,后面又转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小阅读-课内
  • 17.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之意,而且要品尝言外之意。体味下列诗词句中各意象暗含之意,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用线连起来。

    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离别不舍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恨悲凉

    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思亲念友

    ④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忧愁凄苦

    ⑤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圣洁坚贞

  • 18. 《致大海》中的“你”是谁?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向“你”告别?
  • 19. 阅读《致大海》诗歌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致大海》诗人为何厌烦“凝固的石岸”?“石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六、微写作
  • 20. 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可见,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海以人的形象。请你以“致××”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和第二人称,写一段抒情文字,3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