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已圆满落幕,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琮琮”,其取名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下列对良渚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C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 . 代表性器物是黑陶
  • 2.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据《史记》记载,秦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相比,秦帝国疆域扩充的主要方向是(    )
    A . 辽东半岛 B . 云贵高原 C . 岭南地区 D . 河套地区
  • 3.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苻坚采取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等措施,管理前秦。淝水之战前,他在太极殿会见群臣时,提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据此可知(    )
    A .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高 B . 北方统治者积极谋求统一 C . 民族隔阂不再存在 D . 东晋王朝的“王化”程度不高
  • 4.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新机重启”得益于(    )
    A . 疆域扩大 B . 文化繁荣 C . 民族交融 D . 制度创新
  • 5.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如下图所示,该朝代是( )

    A . 北宋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6.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明末清初一批思想家参加了抗清斗争,他们从烈火硝烟中退居书斋后,纷纷著述总结历史教训。其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家是(    )
    A . 黄宗羲 B . 顾炎武 C . 王夫之 D . 李贽
  • 7. (2024高一下·洮南期中) 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首航记录如下:“1573年7月1日,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这次航行历时5个月,于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1575年至1815年,是中国同拉丁美洲早期贸易活动时期,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拉丁美洲的持续兴盛     ②促进了中国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     ④使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8.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1844年,徐继畲办理厦门对外开放,发现自己对外部知识的无知,恰遇传教士雅裨理(David Abeel),得外国地图册等资料,开始钻研新课题。此后他广搜资料、精心撰述、反复修改,在1848年完成这部高品质的地理学著作。这部著作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瀛寰志略》 D . 《资政新篇》
  • 9.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与下图所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公车上书” D . “东南互保”
  • 10.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中央出于备战的需要,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资源都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材料中的“当时”是指20世纪的(    )
    A . 50年代 B . 60年代 C . 70年代 D . 80年代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达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则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 )
    A . 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B .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 . 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 D .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 12.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632年,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编纂《贞观氏族志》。高士廉将山东士族崔民幹定为第一等,太宗对此不满,“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并将崔民幹降为第三等。据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②体现了选贤任能的理念

    ③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士族已完全没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图是辽国境内中原型、契丹型墓葬分布情况示意图。与这一现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制度是( )

    A . 南北面官制 B . 猛安谋克制 C . 四等人制 D . 行省制
  • 14.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北宋黄庭坚在《家戒》中以亲眼目睹的情景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复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主要印证了下列社会现象中的(    )
    A .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B .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 . 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D .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 15.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 B . 在新疆设置行省,抵御外来侵略 C .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D . 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 16.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主要是由于( )
    A .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 .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 C .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 .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 17.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1906年末,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 . 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B . 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C .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 . 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 18.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密勒氏评论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刊。1922年,该报展开主题为“中国当今十二伟人”的问卷调查。该报公示的“前12名”名单及得票情况如下:

    前12名

    排名

    姓名

    得票数

    1

    孙中山

    1315

    2

    冯玉祥

    1217

    3

    顾维钧

    1211

    4

    王宠惠

    1117

    5

    吴佩孚

    995

    6

    蔡元培

    969

    7

    王正廷

    925

    8

    张謇

    915

    9

    阎锡山

    724

    10

    余日章

    703

    11

    黎元洪

    671

    12

    胡适

    613

    下列有关投票结果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时人倾向于选择文武兼备的实力派人物 B . 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并存局面 C . 当时国民头脑仍被专制与愚昧牢牢束缚 D . 结果与报纸的阅读群体有一定关联
  • 19.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
    A . 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 .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 . 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20.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这份誓词出自一位普通农民——贺页朵之手。在当时,把名字、地点留在入党誓词上冒着极大危险,一旦暴露有可能性命难保,甚至殃及全家。可他却毫不犹豫,体现了他对党朴素的阶级感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由此文物可推测贺页朵入党时处于(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十年内战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21.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某一“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改善与苏联关系,谋求与中共接触,政治解决中共问题;政府实施改组,将主张对日节节妥协者逐渐排除出政府。次年的年度国防计划把对日抵抗列为最急迫问题。这一“事变”应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皖南事变
  • 22.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以下是某部非虚构作品的目录摘编,结合目录可推测第十五章描写的是(    )

    第十五章

    文章要从西线做起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风雪中矗立的枕木

    天下人提壶送酒欢迎你

    金汤桥

    坦克驶过东交民巷

     

    A . 台儿庄战役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 23.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新全球通史》里提到“□□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里应填(    )
    A . 狩猎 B . 采集 C . 畜牧 D . 农业
  • 24. (2024高一下·安顺月考) 古代文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影响,表现出多元特征。以对大河的态度为例,①____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诞生了著名的洪水传说。在他们眼里洪水之神尼诺塔并不慈善。但②____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因为尼罗河是一条温和的、可预测的大河。上述①②处应分别填入(    )
    A . ①希腊人  ②埃及人 B . ①苏美尔人  ②埃及人 C . ①苏美尔人  ②印度人 D . ①希腊人  ②印度人
  • 25.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南宋僧人志磐所撰《佛祖统纪》中收录了刻本地图《汉西域诸国图》,学者推断此图主要是根据汉代地理志书绘制。该图东起黄河上游至兰州、河套一带,西至大秦西海(地中海),南抵石山(昆仑山),北到瀚海,绘注西域地名70余处,描绘了广义西域各国的位置和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南北两道。该图( )

    A . 是研究汉代对西域管辖的一手资料 B . 是研究南宋活字印刷术的珍贵史料 C . 直接佐证了汉代地理知识认知状况 D . 需与汉代的地理志书互相考证使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20分,共35分)
  • 26.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魏晋南北朝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

    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

    ——整理自《史记》《汉书》和《魏晋南北朝史》等

    材料二 由于正德以后棉花的广泛种植,刺激了对蓝靛的需求,蓝靛的国内市场骤形扩大。而此时赣南山区社会形势的相对安宁,就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植靛牟利。……到明后期,赣南已成为靛业的一个著名产区。“(赣州)城南人种蓝作淀(靛)……州人颇食其利”,产品远销西北省境。

    ——摘编自曹树基《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南山区的开发》

    1. (1) 根据材料一,从成因角度对表格中的历代人口流动进行分类。指出材料一中“北虏”引起的叛乱,并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赣州蓝靛种植繁盛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后期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压制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转型的主要因素。
  • 27.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梳理、发掘历史的发展逻辑,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走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三  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会议名称。选取其中一次会议,简要指出其召开的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结合所学,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重大战略思想名称。
    3. (3) 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最低纲领”的时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史实,多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