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 |
积极 | 同情宗法 | 反对宗法 | 放弃宗法 |
①贵族观点 | ②平民观点 | ③君主观点 | |
消极 | 放弃一切制度 | ||
④个人观点 |
① ② ③ ④
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②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封赐“班禅额尔德尼”尊号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① | “ 十三行 ” | 改土归流 | 《四库全书》 |
② | 永嘉南渡 | 淝水之战 | 《禹贡地域图》 |
③ | 稻麦复种 | 绍兴和议 | “程朱理学 |
④ | 乡里制度 | 直道驰道 | “张楚”政权 |
材料一 秦始皇在最后消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当年,就在国家治理方面,废除了自西周以来实行了八百年的分封诸侯的制度,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适应新兴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需要而在战国时期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秦始皇把这一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在传统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权力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既涉及到权力的支配与分配问题,也与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的稳定与巩固关系密切。如果仅从制度层面去观照里权与相权的关系,两者基本上是互为合作的关系。不管是所谓秦汉时期的“独相”,唐宋时期的“群相”,还是明清时期的“兼相”,它们都是因为要配合皇权才得以设立的。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相权的权力规模和施政风格各有不同,但都能在特定的制度体系中起到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作用。
——整编自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一 汉朝不仅农业有长足进步,手工业也令人刮目相看,纺织业尤其如此。农民家庭手工纺织业,多半生产麻布、葛布、绢帛,产品部分自给;一些城市的手工作坊,从事大规模生产,制作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汉朝向西域扩展是与匈奴对抗的直接后果。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目的都是为了“断匈奴右臂”。然而,张骞出使西域,更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从汉武帝开始对河西作系统的经营,先是军事开拓,后是屯田开垦,把屯垦与成守合二为一。汉朝经营的地域向西至敦煌以西、葱岭一带。著名的“河西四那”中的其中三郡就是这样发展而成的。
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去的丝绸,对于中亚诸国的首领们而言,拥有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对于罗马帝国而言,丝绸是一种奢侈的衣料,为了进口这些物品给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材料二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其始入华年代不详,据称在西汉哀帝时。东汉佛教已有一定的传播,当时就曾有帝王遣使至西域求佛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传播渐广,后秦有僧侣西行至天竺取经,历时十余年,由海道归至东晋。此后又有不少人西行取经。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成为与印度并峙的世界佛学中心,一方面仍从印度输入理论,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各国“求法”的目标。
——改编自张帆《中华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创办的主要企业一览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1865年创办 | 上海轮船招商局 | 1872年创办 |
金陵机器居 | 1865年创办 | 开平矿务局 | 1878年创办 |
福州船政局 | 1866年创办 | 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82年创办 |
天津机器局 | 1867年创办 | 汉阳铁厂 | 1890年创办 |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