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人民”“社会主义”“中国”“斗争”“革命”“建设” |
② | “人民”“中国”“发展”“改革”“现代化” |
时间 | 事件 |
2013年 | 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赴马里参与维和 |
2017年 |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
2019年 | 由中国倡议并主办的首届“中东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 |
材料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①_____的拓展 第一节东南区 一、农田水利 二、农耕区的拓展 第二节岭南区 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二、农耕区空间扩展的表现 | 第三节长江中游区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二、水利工程的兴建 三、农耕区扩展的表现 第四节拓展的原因分析 …… |
根据材料,填写序号①的内容。参照前三节的格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四节的目录。
材料一 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
——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
材料二 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